![]() |
|
![]() |
||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表明,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增長,房地產商惜售抬昇房產價格的態勢更加明顯,謀求「第二套房子」的階層應該注意,小心成為房產泡沫的犧牲品。』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經濟學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郭松海大聲疾呼。
記者采訪的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呼吁:稅收金融政策只是調控房價的『表面策略』,從監督地方政府規劃、搬遷角度來減少市場風險,同時弱化『第二套房子』的觀念,纔是標本兼治的方法。
『第二套房子』:高空置面積的導火索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的空置面積是1.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3.8%,其中住宅空置增長19.7%,商業營業用房空置增長21.1%,辦公樓的空置增長32.6%。
記者在山東、廣西、廣東等地采訪時發現,高空置面積與人們謀求『第二套房子』的心態息息相關。記者針對公務員群體所作的隨機調查表明,超過80%以上的40歲以上人已經擁有自己的第二套住房,5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將在未來3-5年時間裡擁有自己的第二套住房,只有不到8%的人認為不需要第二套住房。
雖然是隨機調查,記者還是對公務員供職單位分別歸類,發現財政、稅收、外事等部門的公務員大多已經擁有自己的第二套住房,其他部門的公務員相對較少。廣西南寧市房地產營銷專家韋強說:『在廣西,最大的買樓群體主要還是收入穩定的公務員,他們的消費能力讓我們吃驚,不少房屋實際上買了裝修完畢也沒人住。』
地方政府『運籌帷幄』,『部門牟利』助推房價昇勢
家住濟南的財稅乾部劉峪榮不僅擁有5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還另擁有一套140平方米的住房。福利房是1998年剛進單位時分配的,另一套則是2005年單位『市場化運作第二套房子』的結果,市場價格100多萬元的房子,自己只花了20萬元。
熟悉房地產市場運作規則的業內人士曾國強告訴記者,公務員紛紛購買低價『第二套房子』,與地方政府和地方業務部門運用行政手段,與開發商『運籌帷幄』密切相關。政府搬遷、共同開發、招商引資、低價團購是『四大手段』。
『搬遷』『擴容』是政府抬昇地方房價的主要做法。政府將辦公地點搬遷到新區的同時,將原辦公場所拍賣給開發商,同時要求開發商『共同開發』新區;並以承諾招商引資、優惠土地政策的方式,將行政資源變相轉化為開發商的潛在效益。
在搬遷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政府和相關業務部門『暗示』開發商低價內部銷售部分土地,部門則以團購的方式『消化』開發商難以銷售的樓盤,將開發商部分『溢出』利潤轉化為部門的群體利益,並承諾在其他項目建設過程中給予開發商更多利益。開發商、政府機關、公務員群體都從中受益,房價也就自然節節攀昇。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