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近年房產市場中,小戶型投資是熱中之熱,據相關銷售公司的數據統計,小戶型的購買者中投資者佔了半數。盡管近來小戶型在市場上銷售火爆、供不應求,但也有種種跡象表明,小戶型投資已存在不少風險。
風險之一是小戶型的規劃設計問題。以前市場上的不少小戶型是由一些存量房改建而來的,房型、朝向等均存在一些問題。即便是現在推出的一些小戶型,也是利用現成地塊中的邊角料設計而成,朝向、走道等都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小戶型是全朝北設計,不利於居住健康。
風險之二是產權性質問題。按照上海住宅設計標准,要設計一套小戶型,再怎麼精打細算,面積不會低於55平方米。有的發展商要降低小戶型的購買總價,總希望將小戶型的面積控制到50,甚至40平方米以內。如此,發展商只能以商住性質給小戶型立項,並冠以酒店式公寓的名稱。孰不知,酒店式公寓的土地使用年限不超過50年(住宅為70年)。現在,兩者區別還不太明顯,但隨時間的推移會出現問題,一方面是物業管理費高於住宅性質的小戶型,另一方面是若將來要補地價或付地價稅,商住收費肯定要比住宅的高許多。
風險之三是稅費及租金問題。不少人購買小戶型是為了退稅,同時,購房契稅亦調整到1.5%,與原來的0.75%比要高了不少。稅費政策的調整,不利於投資購房者。另外,一幢樓中均為投資型的小戶型,在交付使用後,肯定在同一地點集中出現上百套的出租小戶型,於是出現了出租者大於求租者的現象,一些急於求成的出租者會降低租金,購買期房時原來打算月租2500元的,現在只能降到2000元了,如此造成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和投資回收期的延長。
風險之四是發展商心理價位提高的問題。綜觀本市不少小戶型,由於需求火爆,發展商的價格砝碼亦與日俱增。每平方米上萬元的小戶型開始增多,最不可思議的是,不少地段一般的小戶型,如老火車站的北面,竟會出現9000元/平方米的小戶型,價格與市場出現嚴重背離。由於供大於求,不少研究者認為小戶型的單價高於其他住宅10-20%是合理現象,盲目拔高40-50%沒有依據。
另外,小戶型還存在綠化率低、樓內電梯擁擠、通道狹窄、居住人群復雜及安全和社會問題多等弊病。為此提醒小戶型的投資者,謹慎選購小戶型可以防范盲目投資的風險。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