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兩年內我不想再買房了。』還沒有從不久前集體購房失敗陰影中走出來的宮先生一再表示,等將來北京房地產規范了,他再考慮買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宮先生一樣『等市場規范了再買房』的持幣待購者,在北京絕不是少數。
然而,一位開發商在接受采訪時卻這樣回答記者:『北京有的是人想買房。』或許這位開發商的回答沒錯,盡管目前沒有權威的調查證明究竟有多少市民急著要買房,但從各個火爆的網上購房者論壇上看,這個數目的確不小。『焦點網』負責房地產欄目的周先生說,房地產欄目目前是整個網站人氣最旺的地方。北京每增加一個新的樓盤,網站都會增設相應的論壇,而幾乎每個論壇都熱鬧異常。
『集體簽約』胎死腹中
網站把業主及准業主們召集到了一起。許多新名詞也應運而生。除了業主們自稱『野豬』外,近幾天使用頻率最高的恐怕該屬『集體購房』和『集體簽約』。
美然動力街區是北京又一個有賣點的房產項目。小戶型,賦予運動、動力這樣的主題,適中的價位,再加上地處北京正在修建的五環路邊,自然吸引了不少年輕購房者的眼球。
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焦點網美然動力街區論壇,由於是期房,大家談論最多的是對建成後的憧憬。一開始,網友三三兩兩相約去看他們正在建設中的『准家』,逐漸,這些未來的鄰居們開始網下聚會。
宮先生回憶說,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關注這個樓盤,當時參加聚會的准業主就有幾十人。發展到今年,『隊伍』超過了百人。
當個別人把自己同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中的一些疑慮帶到論壇和聚會的飯桌上時,其他人自然關切萬分。有人建議他在合同中對有疑慮的地方與開發商重新約定,有人建議他向開發商索要公攤面積明細。然而,准業主們的想法,卻在開發商那裡遇到了『紅燈』。『既然我們有這麼多人,大家聯合起來,是不是可以以集體購買的形式去同開發商談判?而且按照開發商的說法,集體購買還可以打折呢。』有人提出了這條建議。然而馬上有人提出異議,集體購買只能整幢樓買,可到時讓誰住一層,又讓誰住頂層呢?
於是,『集體簽約』應運而生。大家一致同意,各人挑選自己的房子,到時一起與開發商簽約。
美然動力街區簽約部經理劉榮國參加了與業主代表『集體談判』的全過程。『凡是能做到的我們都可以承諾。』劉先生說,公司歡迎各種集體簽約,但前提是條件不能太苛刻,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沒那麼成熟、規范。他認為,如果按照集體簽約時提的標准,這些人在北京根本買不到房子。『這次集體簽約只能是以失敗告終。』一位參加談判的買房者對記者說,在房地產市場非常混亂的今天,沒有哪個開發商願意面對一個能與他抗衡的集體,出讓本該自己攫取的暴利。
參加談判的購房者劉女士對記者說,我們總共與開發商進行了3次談判,其實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迫使開發商公布分攤面積明細;又比如,讓開發商承認,按有關規定,11間用做物業管理辦公室的地下室不應該算入公攤面積;開發商同意把產權證備案時間由180天改為60天。劉女士想不通的是,購房者所要求的,都有國家法律法規明文規定,『可為什麼只有提到桌面上,開發商纔按規定做呢』?
『集體入住』前途難料
北京購房者創造的新名詞不僅是『集體簽約』一個。5月18日,是九龍花園臨時業主委員會主任李建國被打成重傷後的第四天,也是華潤集團開發的華清嘉園二期的業主『集體入住』日。
入住當天,互不相識的業主卻在新落成的10號樓下開起會來。是互聯網,把這些自稱『弱勢』的買房人組織起來。
在一個華清嘉園業主自建的『海闊天空』網頁上,這些未來的鄰居們大都認識了。在一次次的看房後,各家的問題都擺上了互聯網。同美然動力街區的准業主遇到的問題一樣,當他們單個面對開發商時,『人家理都不理』。
通過網上討論和聚會時商議,大家決定聘請律師團來保護自身利益。然而,業主的『陰謀』破產了。面對業主自備的兩臺攝像機和幾只數字式錄音筆,以及不斷閃亮的照相機,開發商拒絕業主提出的『在補充協議上寫明驗房時自家房屋存在的問題』。
記者發現,開發商在自己制定的補充協議上,已簽好了字,只等著業主寫下自己的名字。據悉,之前,沒有參加『集體入住』組織的幾位業主已『糊裡糊涂』地簽了字。
無奈,律師團的鄧律師現場書寫並向開發商遞交了『實際面積應以重新測定後的面積為准』的法律意見書。鄧律師說,這是發給開發商的第二份法律意見書,如果對方不在法定期限內做出答復,他將代表業主訴諸法律。『連華潤集團這麼大的開發商都有這麼多問題,我們還敢相信誰呢?』一位業主對記者說,他之所以選擇華清嘉園,主要是衝著華潤這樣大的開發商。
『聯合斗爭』成新時尚
記者發現,無論是『海闊天空』、『野豬林』,還是『回龍鸛業主論壇』,在互聯網上購房者和業主自己的天地裡,『聯合起來』、『斗爭到底』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野豬林』的『斑竹』田漢先生表示,他們建立自己的天地,初衷就是希望大家聯合起來與開發商、物業做斗爭。通過這個論壇,大家共同選舉了業主委員會,並針對各種問題定期組織業主與開發商交涉。
田『斑竹』還特別感謝了開發商所做的貢獻,因為『他們為每家每戶都鋪設了寬帶』。有人開玩笑說,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開發商把寬帶網入戶作為一個賣點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一個使『敵人』迅速成長的根據地。『開發商及物業與業主本來是公司與客戶的關系,應該是利益相關的共同體,可今天卻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敵人」。這是為什麼?』在回答記者的疑問時,另一位『斑竹』說,之所以出現『集體簽約』、『集體入住』等這麼多新名詞,原因在於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太不規范,相關的法律法規又不健全。『否則,誰又願意耗這麼多的精力、財力於此呢?』他希望市場盡快規范起來,否則,恐怕還會有更多的新名詞出現。(何磊)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