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近日,上海、深圳、廣州、廈門、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相繼宣布實施『限貸』令,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限貸』令對投機、投資性購房形成精准打擊,效果初步顯現。專家認為,嚴厲的『限貸』政策傳遞了管理層調控房價的決心,同時亦是『以時間換空間』,在控制需求的同時增加保障房供應,從而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
銀行嚴控『擦邊球』
按照國家相關部委9月29日出臺的樓市『二次調控』措施,差別化信貸政策進一步加碼:暫停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提高首付款比例至30%,用公積金貸款買第三套房的做法也被叫停。記者走訪發現,在如此嚴厲的『限貸』令面前,銀行紛紛收緊錢袋,並嚴控擦邊球。
記者致電滬上各大銀行,客服人員均表示,目前首套住房首付提高至三成,利率最低在8折到8.5折之間;二套房則按照最嚴苛的標准執行——認房又認貸,最低首付五成、利率為基准利率的1.1倍;三套房貸款更是一律說『不』。
記者采訪發現,與以往『留有餘地』的信貸執行不同,此次樓市收緊銀根可謂『動真格』,銀行甚至采取措施防范一些擦邊球行為。
白領房英因為工作調動,從深圳移居北京,她若想在北京購買住房已屬於第二套房。中介給她出的主意是,聯名一個無房產的人作為共有產權者,還可能按首次置業享受優惠利率。『但長假後中介就告訴我,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只要產權證上有一人屬於非首次購房,就不能享受優惠利率。』
『此次調控的力度空前,估計不會有銀行敢在風口浪尖頂風作案。』智恆房產一位工作人員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在此間舉行的一個內部演講中表示,中國房地產根本性、方向性、道路性的問題是,房地產要回歸到以消費品為主導的市場,而不是投資市場。毫無疑問,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正是讓房地產回歸『消費品』屬性的必然之路。
『限貸』是雙刃劍?
差別化信貸在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方面效果顯著。上海銀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17日國務院頒布新『國十條』以來,上海個人住房貸款月增量逐月減少。而從8月份開始,個人房貸出現負增長,8月份上海個人房貸增量為-2.40億元,9月份為-4.27億元,第三季度個人房貸增量同比減少454.38億元。
針對上海最新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上海銀監局局長閻慶民認為,『滬12條』是對今年上半年以來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對於有效控制房價的過快上漲、避免銀行信貸風險過度累積、實現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整體目標起到了極其重要和關鍵的作用。
但在一些改善性購房者看來,如此嚴厲的房貸政策,卻難免殃及一些自住需求。上海財經大學一位年輕的副教授告訴記者,她剛工作的時候買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戶型商品房,現在成家有了孩子,想換一套90平方米的兩室戶,但跑了多家中介後失望地發現,這個願望很難實現:房屋價差加上交易環節的稅費就超過100萬元,如果按照二套房貸的首付和利率要求,自己很難承受,只好放棄了換房計劃。
業內專家認為,房地產是資金高度密集型產業,此輪調控緊扣『信貸』、同時配合限購等其他措施,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影響部分需求,但管理部門在調控的同時著力增加保障房供應,亦是『以時間換空間』,未來有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從而帶動房價趨穩回落。
『組合拳』下樓市再降溫
事實上,從各地出臺的細則來看,除了限貸外,還包括限購以及土地、稅費、保障性住房等調控手段,形成組合拳,廣州甚至還另外規定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購房。專家認為,受新一輪調控政策強勢出臺的影響,市場再度降溫已成定局,未來半年可能保持下行和低迷形態。
凱盛經略(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煒告訴記者,『十一』長假以後,不管是帶看量還是交易量都有顯著下降,預計10月下半月這種趨勢會更明顯。未來隨著有效需求下降、供應量增加,估計開發商的資金鏈會趨於緊張,對房價形成一定壓力。
一位上市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則表示,當前的信貸政策再持續半年,相信房價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中原地產三級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短期來看,市場連續幾個月的回暖勢頭將被壓制,包括成交量有所下挫、價格上漲趨勢亦會止步。預計10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環比將出現兩成至三成的下
降,第四季度房價再度下跌可能性越來越大。『滬12條』出臺後,短短一個星期,二手房市場已經從之前的高調回暖轉為冷清觀望。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認為,自4月份出現房價同比增幅的高點後,已連續第5個月出現回落。今年剩餘月份,這一增幅將基本保持回落和振蕩態勢,明年二季度可能出現負增長。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