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日前,戴德梁行發布了題為《北京商鋪市場半年概覽》的報告,對日漸昇溫的北京商業地產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作出了整體概括,為此記者專訪了戴德梁行負責商鋪事務的董事胡莘女士。胡莘女士指出——三大問題困擾北京商鋪市場
問題一、三四年後北京商鋪市場會過剩
胡莘指出,今明兩年北京商鋪市場整體上呈現出供不應求之勢,最直接的原因是在這兩年竣工的商業地產項目比較少,大批項目處在在建或前期規劃階段,在隨後幾年中將陸續進入市場。戴德梁行統計了購物中心、百貨店及超市三種業態,目前總供應量在236.59萬平米,但到了2007年新增的供應量就將達到300萬平米。所以,胡莘女士擔心,三四年後,北京商業地產會出現過剩。
問題二、需求和供給出現錯位
盡管目前北京商鋪市場是供不應求,但是市場上還是有一些地產商的項目出不了手,成為沈淀在市場上的無效供應。
一方面是開發商自身項目在硬件以及租賃條件上無法滿足商家需求,從大方面講,在商業地產的供應與需求上存在一定的錯位。胡莘分析,目前市場上需求最大的是超市、家居等主題店,但未來三四年供應量最大的是SHOPPING MALL。
另一方面,現在開發商各自為戰,埋頭做自己的項目,根本不知道周邊環境如何,最終難免導致許多項目撞車。胡莘建議能有政府做整體的商業規劃。
問題三、銷售成功難保經營順利
目前底商性質的商業地產有許多銷售情況都相當不錯,在很短的時間內以較高的價位全部售出。但這類項目在進入商業市場後,經營狀況卻參差不齊。比如日壇公園附近的老番街,比如浙江大廈底商等。
胡莘認為,全部銷售之後,開發商缺乏對項目的整體控制力,日後經營完全由散戶自身調節,風險很大。比如大北窯附近某知名項目,盡管目前經營還可以,但與開發商當初的設計已相差很多了;似海怡家在整體招商引進國美電器之前經營也並不盡如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