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杭州市規模最大的房交會不久前舉行,令人意外的是50多家參展商幾乎無房可賣,不得不把尚未開盤、甚至連圖紙都還沒有的『樓盤』拿出來展示。
在更早一次房交會上,錢塘江邊距市中心五公裡的某樓盤,盡管沿江房每平方米高達8000元,但消費者仍然拎著成捆的訂金排起了長隊。
樓市投資者越來越多,住宅開發越來越高檔化,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結構性泡沫?在廣州、北京等城市房價已下跌的形勢下,浙江各地的房價卻逆風飛揚,形成了房地產市場獨特的『浙江現象』:杭州從1999年開始每平方米每年漲1000元,西湖邊的樓盤以美元議價,每平方米單價以1000美金起步;寧波的房價漲幅已連續兩年高居全國首位,到今年3季度,商品房價格比年初上漲了33%,當地人驚呼房子『漲瘋了』;溫州、義烏、湖州的土地價格都一度創下紀錄,房價無不以兩位數的速度飛漲。
當本地人感嘆買不起房的同時,溫州、臺州地區的私營企業主正整幢整幢地『吃』下杭州的高價樓盤。在某樓盤,一幢樓整個2單元10套房子全都被麗水人包下了。調查顯示,外地購房者佔了杭州房產消費大軍的三分之一。
隨著浙江樓市持續走強,炒樓的投資客越來越多,手法也日益嫻熟。拉關系,炒號子,圈圖紙房,合同更名等屢見不鮮。投資客一般通過內部關系或排隊一口氣付掉一套或幾套房子的訂金,然後坐等房價上漲。如果在辦理按揭前將房子轉手,一套100平方米、總價50萬元的房子少說也可以賺兩萬到三萬元。
如果等上一年,按照以往杭州房價平均上漲15%的速度,一年之後扣除各種成本,可以賺五萬到八萬元,而投資客僅僅投入了五萬元訂金,或者15萬元首付款和一年的按揭款,投資回報率高達50%到100%甚至更高。
除了外地『炒樓客』外,杭州本地一些白領、中高收入者也跟風擠入『炒樓一族』。楊炳法認為,炒樓看似火爆,炒樓者在市場利好中加速開發商回籠資金,並從中分得利潤,但一旦市場變壞馬上就會緊急出貨,加速市場崩盤。
目前政府對土地拍賣進行限量投放,拍賣價不封頂,競爭激烈,很容易拍出天價,進一步推動樓價走高。地價推高了房價,房價反推地價上漲,如此循環上漲,造成開發商和消費者的『追漲』心理,導致了消費需求的提前釋放。
在『追漲』心理刺激下,開發商的『圈地運動』愈演愈烈,動輒圈下上萬畝土地在浙江已不是新聞,這種開發規模與其說是小區建設,還不如說是小城鎮建設。由於擔心地皮越來越少,盡管地價飛漲,不少開發商都會儲備大量的土地以圖日後漲價出手,開發商變成了『倒地商』。業內人士坦言:『房價持續走高,面臨壓力更大的其實是開發商。』1995年每畝5萬元就可以競得的近郊地塊,現在最起碼拍賣到300萬元一畝,而且有價無貨。
房子究竟是不是浙江最為短缺的商品?不全是。除了低價位的經濟適用房『鳳毛麟角』外,城近郊大面積別墅、排屋則面臨銷售壓力。
浙江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透露,國家每年下達給浙江經濟適用房1000多萬平方米的建設面積,但真正建成的數量較少,與老百姓的需求差距很大。記者從杭州市房管局等相關部門獲悉,8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僅佔整個杭州樓市的10%左右,即便是投放市場的經濟適用房,面積多在100平方米以上,單價高於3000元,總價不下30萬元的房子,而未來3年僅杭州郊區就有超過1萬幢別墅、排屋將上市。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