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據媒體報道,某地第7次經濟適用房選房現場停滿了前來選房者的小車,記者發現這些小車大都是以9字開頭的本田、皇冠、桑塔納、奧迪等私家車。
在選房現場的搖號中,最多的一次連著五六個選號沒有應答而放空。這並不是沒有人想買,而是房子面積過大、總價過高。即使是一套不算大的130平方米房子,總價也需要40萬元左右。
這樣的房價普通老百姓肯定買不起,那麼,讓開私家車的人來購買這樣超大的經濟適用房那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為什麼原本是為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的經濟適用房,現在卻越建越大,都成別墅了?中低收入者還能買得起嗎?真有這樣的經濟適用房嗎?
據了解,目前有能力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消費群主要是一些『白領階層』,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還把買經濟適用房當成是一種投資。這些人買經濟適用房並非自己沒房可住,而是想用它來炒房賺錢的。經濟適用房對於一些比較富裕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廉價的別墅,而對於大多數普通工薪族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
國家建設經濟適用房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緊張的問題,而不是為盈利。不久前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曾重申,經濟適用住房不能向社會敞開供應。並要求各地要明確界定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對象、面積標准,形成完善的供應制度,使政府對經濟適用住房的優惠落實到真正需要保障的對象上,以確保中低收入者能夠『安居』。
但是,誰是中低收入者?這個標准誰來制定?
據了解,目前國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准來規定來確定中低收入者,以致目前經濟適用房的銷售還是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在利益的驅使下,富人就鑽了這個『空』。
推出經濟房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要把事情最終搞成了『劫貧濟富』,把房子『接濟』了富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