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主持人:
但是我們關注這一年的調控,核心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用調控這種手段,使得地王不再像年初那種情況反復出現,高價出現,為什麼到年底又出現這種狀況?
葉劍平:
這也是因為前期的一些調控,實際上是保障和市場是混在一起的。隨著中央政策的明朗,調控的對象,一放是穩定房價,一方面是保證社會的保障房的建設。這兩個一個市場是完全靠供求來決定的,所以大家對市場這一塊是看好,所以存在著調控的目標和實際的市場的反映相違背這樣的現象。
主持人:
土地財政被認為是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推手,土地財政被大家認為也有很大的風險,剛纔短片裡面也提到了,這個風險主要體現在金融方面。您分析金融方面的風險會有多大,會不會有一天,地方政府有還不上賬的時候?
葉劍平:
這個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按照剛纔的短片,就說了,今年如果土地的收益是兩萬億,實際上地方財政收入到2010年也差不多是兩萬億,所以它50%是土地財政。地方的融資要有近10萬億,也就是說靠土地去融資的話,相當於它的地方財政的5倍。5倍實際上就是地方的收入能力放大了5倍,這5倍從哪裡來,就是銀行的貸款。如果未來的地方收益下降,比如說高價的土地賣不出去的時候,就形成了壞賬,形成壞賬,就導致金融危機。
主持人:
這種情況怎麼讓它不發生?
葉劍平:
不發生就要保持整個市場的平穩。
主持人:
您指什麼市場的平穩?
葉劍平:
整個市場,包括房地產市場的平穩。
主持人:
所以就有了這麼一種說法,就是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不能高,因為高了就會威脅民生;也不能低,因為低了就出現您剛纔說的情況。
葉劍平:
對。如果高的話,對整個中國的經濟都是不好的,一個生活成本提高了,對整個實體經濟就造成很大的衝擊。如果低的話,會對金融影響,因為原來的預期都是很高的,一旦下降到一定程度,那麼就像亞洲金融危機,包括美國的次貸危機等等,就衝擊多金融。所以中央提出要穩定房價,穩定房地產的發展。
主持人:
所以在這高和低之間,找到這樣一個精准的平衡,應當由誰來找?
葉劍平:
如果客觀地說,實際上它也應該可以,就是土地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增長不要太背離我們經濟的增長,也就是說,我們經濟增長,比如GDP是10%的話,它應該在這左右進行波動,應該是屬於正常范圍的。
主持人:
因為在過去的一年,我們一直在講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如果地方政府以46%這樣的土地財政再發展的話,和未來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它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葉劍平:
對於土地收入來說,那就很簡單,它賣一塊地就可以獲得很多錢,但這種賣地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地一直賣下去,所以真正經濟的發展是要靠實體,要靠實體經濟,如果政府過度地依賴土地的收益,就會忽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就忽視了長期的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
主持人:
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無疑會使得經濟方面蘊含著很大的隱懮,這是經濟方面。另外,在土地財政的獲取方面的一些不規范的做法,也會引發一些社會上的擔懮和問題。接下來我們繼續關注。
(播放短片)
解說:
2010年還有5天時間,深圳市保障房建設開始衝刺,最後一個項目將於12月30號開工。
高爾劍(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住房保障處處長):
30號還有三千多套,我們今年開工就是5萬套就完成了。
解說:
趕在歲末最後兩天開工,足以見得深圳的壓力有多大,壓力來自於今年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今年全國計劃建設的580萬套保障房必須在年底前全部開工。如今深圳快馬加鞭,今年的任務看上去是完成的,可是仔細再看,歷史欠賬還有很多。
陳小瑛(《華夏時報》記者):
(深圳)十一五期間原來計劃是14萬套,但是實際竣工總共纔只有2萬套,開工的總共是7.9萬套,而剩下的還處在前期的安排階段,整個十一五期間安排343個億,但實際到位的資金只有111個億。其中政府完成的也只有50個億。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