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年9月18日,停工多年的上海龍昇大廈經過10輪加價,最終以5400萬元拍出,高出底價20%。這是上海市徐匯區第一幢以拍賣形式盤活的爛尾樓。
被稱為『城市瘡疤』的爛尾樓正在上海迅速消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已經復工的爛尾樓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在爛尾樓最多的靜安區,去年已有40多個停工3年以上的爛尾樓項目重新啟動。而徐匯區也正在籌集20億元資金用於盤活位於徐家匯等繁華地帶的爛尾樓項目。
上海爛尾樓的『柳暗花明』得益於上海政府部門勇於破解難題的勇氣。近幾年來,上海市、區兩級政府成立了專門工作小組和招商中心,對停建緩建項目進行逐一清理,分門別類加以盤活。第一種是為開發商尋找合作伙伴,獲得資金後復工。第二種是由法院裁定或通過拍賣等方式,引進新的投資者接盤爛尾樓。
在此同時,上海樓市的全面回暖又為爛尾樓的『新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上海樓價持續走高,上海爛尾樓項目的投資價值也凸現出來。戴德梁行房產專家吳少聰介紹說,一個爛尾樓項目的開發一般只需半年時間和數千萬元資金,而其回報率卻有可能高達150%至200%。
這種賺錢效應吸引了一些投資企業的關注。上海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年來收購了上海市中心的金龍廣場、中誠大廈等多處爛尾樓,獲利豐厚,並正在繼續洽談多個爛尾樓項目,估計總投資額在10億元左右。
苦於拿不到上海地塊的外來資本則把爛尾樓當成進軍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橋頭堡。1年多前,浙江均瑤集團斥資3.5億元收購位於上海鬧市的金匯大廈,並將其更名為均瑤國際廣場。眼下,每平方米的預售價格高達1800美元,約為其收購價的3倍。
一些外資企業及海外投資機構也對上海爛尾樓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其中包括荷蘭ING集團,以及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資公司。
上海的爛尾樓大多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形成的。當時,大量資金盲目進入上海房地產市場,並在市場泡沫破滅之後,被凍結成遍布全市的爛尾樓。上海拍賣行副總經理鄭建成提供的數字顯示,截至2002年12月,上海大大小小的停建緩建樓盤項目累計達624個,涉及總金額近1000億元。
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房地產學院院長張永岳說:『上海房地產市場走出低谷以來,保持著健康的良性發展勢頭。借著這一東風,上海爛尾樓有望在3年之內全部消除。』
【相關鏈接】割除爛尾樓在行動
-走過天鑰橋路380弄的行人驚喜地發現,爛尾多年的嘉匯廣場終於復工建設了。久違的電焊花簇簇閃耀,殘破多年的牆體開始被漂亮的鋁合金框架和幕牆玻璃覆蓋。
-嘉匯廣場原本是一個商住樓項目,現在復工後將建成為一個融商場、酒店、公寓、辦公樓於一體的建築群。由於它緊鄰徐家匯,設計功能多樣化,已經被眾多買家看好。
-像嘉匯廣場一樣,上海爛尾樓的接盤者一般都會對樓盤項目重新規劃,總債務金額在5億元以上的爛尾樓項目———上海大正三角地廣場,不久前以4.71億元的高價拍出,成功找到接盤單位。接手的上海泓邦投資公司透露,將對這幢樓重新進行規劃和定位,使它更符合市場需求。
-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駿豪國際』是一個成功盤活爛尾樓的范例。這座原定建設為5A級寫字樓的爛尾樓復工後被改造為單位面積在50平方米左右的酒店式公寓,並在今年5月推出,雖然每平方米單價高達近2萬元,而且樓盤推出時正值非典肆虐,但幾百套公寓在一天之內銷售一空。在上海,此類成功的案例還有由商場改造而成的『青年匯』單身公寓等。
-而目前方興未艾的另一種改造模式是將爛尾樓變為小戶型辦公樓。已經成功的例子有中山西路的虹橋銀城、淮海路的中華大廈等。目前正在進行招商的『中華BOSS』的開發商提出的口號是『小而精貴,杜絕面積的浪費,提昇商務環境的質量』,頗能迎合買家心理。據不完全統計,由爛尾樓改造而來的上海小戶型產權式辦公樓的銷售面積已經超過20萬平方米。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