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自黨的十五大召開以後的五年來,城鎮化在廣東可以說是發生了由量到質的轉變。
1998年以前,廣東城市發展主要體現在量的增長上,設市城市和建制鎮的新增數量比改革開放初期有了迅速增長。1998年以後,廣東城市發展轉變到質的提高上,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有了根本的改觀。按照戶籍人口統計口徑,廣東省2002年城鎮化水平為36.18%,比1997年的30.99%提高了5.19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04個百分點。按照『五普』統計口徑,2000年底廣東省城鎮化水平是55%,比1990年底『四普』的36.8%提高了18.2個百分點。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強化,珠江三角洲已逐步發展成為亞太地區一個重要的城市群,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此外,廣東城鎮化的發展還表現在小城鎮的發展和壯大上,一批中心鎮已逐步發展成為設施配套、環境舒適的小城市,成為集聚力和輻射力較強的區域中心,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城鎮化進程。
五年來,廣東省加大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建設,有效地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進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增強了城市的綜合功能,使廣東省五年來湧現出一批環境優美城市。
廣東省城鎮化產生的由量到質的這許多變化,來源於多方面的努力。
認識統一 高度重視
早在1994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就召開了高規格的全省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這是廣東省城鄉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會議確定了廣東省二十年基本實現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即到2010年,全省城鎮要基本實現布局合理化、規劃科學化、功能多元化、設施現代化、環境淨美化、管理法制化、城鄉一體化。並提出了城鄉建設要實行『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口號,至今仍然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1997年,省政府又專門召開了全省村鎮建設工作會議,指出全省七成以上的人口在村鎮,沒有村鎮的現代化,就沒有廣東的現代化,把村鎮建設工作擺上了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近幾年來,根據廣東形勢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地提出要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廣東省城市化進程。為促進山區加快發展,省委、省政府於2002年召開了全省山區工作會議,作出了《關於加快山區發展的決定》,省財政每年加大投入,全面加快山區的交通、能源、水利、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山區城鎮化進程,以縮小區域差別。幾年來,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推進城鎮化、促進中心鎮發展以及城鄉規劃建設其他方面工作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城鄉建設工作邁向新階段。
抓住龍頭 注重規劃
在城鄉建設工作中,規劃是龍頭;在推進城鎮化工作中,規劃同樣是龍頭。省政府在編制《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時,把《廣東省城鎮化『十五』計劃》列入廣東省『十五』重點專項計劃之一。這是廣東省首次把城鎮化發展計劃列入五年計劃的一個重點專項計劃。同時,省政府也很重視區域規劃的編制工作,要求省建設廳加緊組織編制《廣東省城鎮體系規劃》、《廣東省區域綠地和環城綠帶規劃指引》,對1995年編制、實施情況較好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群規劃》按照加快城鎮化、提高整體競爭力的新要求進行調整深化。廣東省正在或准備實施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珠江三角洲天然氣規劃、珠江三角洲分質供水規劃等重要區域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這些規劃的實施,將大大地提高珠江三角洲的生活質素和生產環境,加快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提高整體競爭力。各市、縣也按要求開展了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對指導和推進城鎮化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部門聯動 形成合力
推進城鎮化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省直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互相配合,制訂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調整我省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後,省民政廳采取措施加快了廣東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步伐;省府辦公廳轉發了省公安廳《關於我省進一步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的意見》,加快廣東省戶籍制度改革,在廣東省范圍內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自理口糧戶口及其他類型的戶口性質,實行城鄉戶口登記管理一體化,統稱為居民戶口;省計委制訂了《小城鎮健康發展綜合試點方案》,在中心鎮和各類試點鎮的基礎上,加強小城鎮健康發展綜合試點工作;省國土資源廳印發了《關於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試點辦法》,在執行《土地管理法》的基礎上,有目的地促進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發揮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促使鄉鎮企業相對集中;為優先安排中心鎮用地指標,省建設廳會同省計委、省國土資源廳頒發了《廣東省中心鎮建設用地規模核定工作意見》。省直各部門的部門聯動,形成了廣東省城鎮化工作的合力,對廣東省城鎮化的促進形成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積極行動 齊抓共促
2000年全省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後,各市不再停留在『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上,而是觀念進一步更新,工作更加求真務實;如廣州市開展了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研究,重整城市結構,提出跨越式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作為全省的中心城市的地位,並把村鎮建設作為『三年一中變,2010年一大變』的重要內容來抓。決定從2003年開始,每年確定5個重點扶持的鎮,確保每個鎮投入1500萬元以上搞規劃、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資金由市建委、市農業局、區縣政府各籌措三分之一。珠海市根據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決定用3至5年時間,改造市區內26個城中村,建設成現代化文明社區,以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競爭力。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佛山建成廣東第三大城市的目標後,佛山市積極行動,部署開展了市域的發展概念規劃的研究,為下一步編制市域總體規劃打下基礎,並已撥款5乾多萬元著手編制市域道路交通、軌道交通等專項規劃。中山市專門邀請有關專家編制了《中山市城鎮化評估指標體系》,以便於對所轄各鎮城鎮化程度進行比較科學的評估,指出其加快城鎮化發展的瓶頸和解決瓶頸的突破點。雲浮市結合自己山區經濟的特點,提出以發展小城鎮為重點加快城鎮化進程。河源市把開展農房改造工作作為實現全市農村脫貧奔小康目標的一項專項任務來抓。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