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前年關於『房地產的冬天』的說法開始,圍繞著中國房地產業究竟有沒有泡沫,2002年相關方面著實爭論了整整一年。直到現在,這種爭論也沒有消停,大有延續下去的勢頭。
關注整個過程,始終沒有誰被說服,甚至壓根沒有誰打算把誰辯倒的意思。投資、開發和空置、消費等種種指標,在一些論者的眼中是泡沫論的理由,而到了另一些論者的口裡,卻又成了駁倒泡沫論的依據。
對此,萬通集團馮侖這樣評說:『實際上政府總是希望所有人都能買得起房子,是在講公平;可是消費者永遠在投訴,在抗議質量問題;經濟學家一直在詛咒泡沫;而我們投資商仍然在講機會。四種聲音都有道理,吃不同的飯講不同的話。消費者永遠是希望花合適的錢買最好的東西,所以他總有意見是正常的;投資商喪事可以當喜事辦,而且可以並購,所以他永遠講機遇;政府當然是考慮公平的;而經濟學家是靠能否說准問題吃飯的,所以他永遠都說問題。』
政府、經濟學家、開發商和消費者各執一端,誰是誰非其實並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從這場爭論本身分明可以看到:在傲慢和偏見四處彌漫時,各方已經無意相互傾聽。
在新的一年剛剛開始的時候,搜房年會為開發商提供了一個小型聚會的機會。在中房協城市開發委員會秘書長王平的主持下,到會開發商就今年的市場形勢進行了交流,因為基本圍繞企業自身的發展展開,交流過程坦誠而務實。
關注今年他們要做什麼?要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許有利於找到各方在泡沫論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傲慢與偏見的來源,同樣,也可以借此反思各自的立場。
2003開發多少?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2002年銷售額24.1個億,2003年計劃銷售額30個億,公司在兩地掛牌,再開一個新的項目。
上海湯臣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湯子嘉:2002年銷售額是3個億,2003年計劃30億,而且快快蓋快快賣。
深圳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文秉:2002年賣了2200套住宅,估計2003年還會大致持平。
深圳信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鄒翔:2002年深圳130套房賣了將近5個億。2003年有470套,將近8萬多平方米,准備賣將近8個億。
北京莊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向獻紅:在上海可能會有6平方公裡的社區今年起動,在北京有一個70萬平方米的社區在未來三年規劃中要推出來。
萬達集團副總裁周良君:明年計劃有兩塊,一塊是住宅開發,一塊是商業開發,這兩塊2003年的銷售計劃總計是70億元。
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郭鈞:2002年奧林匹克花園在全國的發展是有15個項目,總的銷售額是20億元,2003年會慢一點,發展5個項目,做20個奧林匹克的項目,總的銷售額是40億元。
北京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2003年CBD的苹果社區要全盤推出,盡量同期開工,估計銷售可能在25個億。今年我們一共推出3個項目。
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去年開工34萬平方米,明年開發可能超過80萬,後年超過100萬,這三年的土地儲備保證這三年的開工。
萬通集團董事會主席馮侖:去年銷售有20億元,今年計劃是30億元。今年有一個安排,就是完成一個全能開發商的轉型,戰略上會有很大的調整,會在今年引進一些重要的戰略投資者,明年更是要整體上市。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董事長孟曉蘇:2002年中房集團在全國各地的企業,開復工面積大約是1300萬平方米,其中北京達到了約200萬平方米,全國的竣工面積大概是600萬平方米,經營額110億元左右。2003年,目標不是面積的擴大,而是產品的品質和品牌,努力做好中房品牌,中國房地產品牌的推廣工作,保持現有的規模,加快做好原有項目,謹慎對待新開項目,爭取能夠使企業有一個平穩的發展。
北京廣華軒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堯:主要項目是UHN國際村,這個項目今年准備入市銷售的面積大概是20萬平方米,如果說全賣出去,應該接近20億元,就看賣得好與壞了。
上海聯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衛平:上海聯洋社區規劃面積250萬平方米,今年預計新開面積60萬平方米,同時新增土地的儲備量超過5千畝。
上海證大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蘇東:去年銷售10個億。
北京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新華:珠江地產去年在三個城市開發——廣州、北京、上海,今年還要到西安和深圳等城市發展。去年在全國上市的樓盤大概是21個,今年全國上市的大概30個樓盤。北京去年賣了1200套房子,今年打算賣4500套。
厚土機構主席林少洲:厚土機構是2002年籌備,2003年的計劃是在兩個城市啟動三個項目,一個已經開工,第二個項目是春節後開工,第三個項目正在談,計劃是銷售1400套房子,入住10萬平米。
2003市道如何?
林少洲:有漲有跌,大勢看好。
程新華:2003年,北京市場可能出現三個特點:第一是看起來房價跌了,實際上漲了。第二,貴的房子賣得快,便宜的房子賣得慢。第三,銷售量很大,空置量下降。
黃蘇東:我想Townhouse不一定很貴,但好房子一定是市場需求的。
張寶全:2003年肯定會供銷兩旺。主要是因為有效供應的提高,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長。競爭狀態也會越來越激烈,但還在一個良性的正常的范圍內。競爭的結果就是性能價格比高的房子會越來越多,而且高性能價格比的營造會成為企業競爭中最重要的一個法寶。另外,我認為競爭不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非常不良的或者負面的影響。2002年的隱性競爭,到2003年會變成顯性的競爭,這種競爭最大的特點不是崩盤,也不是市場一塌糊涂,而是合作。兼並和合作會成為2003年房地產市場競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郭鈞:2003年是中國房地產的秋天,這是一個成熟的、收獲的秋天,同時也可能要轉入冬天。當然,這個秋天還很長。
王志綱:2003年可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明年是大改組、大分化、大整合的一年,成功者越成功,失敗者越失敗。
周良君:去年,尤其是下半年關於『泡沫說』的討論格外多,說明全社會都在關注房地產市場。預測確實不太好說,我相信一點——實踐之樹常青。
向獻紅:我覺得房地產應該說是越來越難做了,但是難就是好。
鄒翔:根據深圳的情況,2003年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分化,同質化很嚴重的樓盤日子會很難過,真正有特點、有獨特優勢的樓盤,至少價格應該是能夠穩住的。原因就在於,前兩年深圳的供應量增長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長程度,所以同質化產品一定會有一個非常激烈的競爭。
戴文秉:明年房地產開發的門檻高了,競爭加劇了,但是好的品牌、好的產品總是有人要的。我希望能像對待平常生活一樣,來探討房地產開發,因為它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我們天天都在做。
湯子嘉:房地產業發展,首先跟產品有很大的關系,不是說把泥土堆一堆,鋪個草坪就是景觀。我覺得還是要保持質量,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因為好的產品能吸引到消費者。我覺得浦東明年的發展,或者說未來的發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孟曉蘇:對2003年謹慎樂觀
對於2003年房地產業的走勢,我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我們發現中國的房地產業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房地產業一樣,也有著它的發展規律。根據研究,歷史上中國的房地產業已經出現了三個高漲期和兩個調整期,大致上是五年高漲,兩年低落,七年一個周期。根據這種大勢的分析和判斷,在1996年全國房地產業處在低谷的時期,我們就准確預言,1998年以後,房地產業在中國將會獲得一個大的發展。但是今年不同。
首先,發展到了第六年,我們仍然總體上還持樂觀態度。因為我們發現,由於市場需求的旺盛,由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由於中央扶持住房消費、支持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還沒有大的改變,也由於中國進入WTO,北京和上海分別要有奧運、世博這樣大的活動作為支橕,城市發展有後勁。由於這些因素,房地產的發展期已經被有效延長。
但是,進入房地產持續發展的第六年,已經看到在房地產發展上,潛在的問題越來越顯性化。
由於房地產業這幾年的高增長,帶來大量資金,特別是去年以來,挖煤的、發電的、炒股票的、開飯店的、做期貨的、賣家電的,深圳是做防曬霜和賣方便面的都投入房地產公司,還有一個主營飼料的公司,它今年對房地產的投入比飼料多。
我們發現,已經有29%的上市企業進入了房地產行業,這一部分企業再過一段時間,就轉成以房地產為主業了。任何一個產業過量投資都會造成滯後。房地產行業的投入到產出同樣存在滯後性特征。湧入到這個行業裡來的不少新的投資人,對這個行業的特點缺乏了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它在拍賣市場上什麼高的價位都敢買,對這個市場的預期是盲目樂觀。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房地產市場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了,持續地供大於求,就會影響到市場,就會影響市場定位。
去年年底,國務院領導同志已經告誡過、提醒過,叫做『防止房地產出現過火苗頭』,中央領導同志也講,要防止房地產行業過熱,避免經濟出現大的起伏。現在,人們對於這些提醒的認識看法不一,但是我和我們一批同事們的看法認為,要正確認識這個提醒,這個提醒是有道理的。至於說到房地產有沒有泡沫,人們看法不一樣,本身對泡沫的提法就不准確,泡沫更多指的是股市。
當然,現在我們對待泡沫的提法,與其爭論是與非,不如冷靜地分析現在的問題。其中特別是土地價格的過高上揚,由於拍賣和招標造成了土地價格上漲,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問題,以至於建設部向國務院打報告,提出『年租制』,防止房地產過熱土地價格上漲的問題。
土地過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怎麼纔能使房地產保持一個持續健康的增長呢?在這種情況下,要避免這些問題對產業造成的傷害,重要的問題就是理性。政府要理性地調控,企業要理性地投資和發展,社會輿論也要理性地來對待房地產業,政府的理性我認為不僅在於要適當地控制源頭,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擴張市場。
房地產的投資迅速增長已經是個事實,房屋的大量產出也是個事實。而目前從各位專家的分析看,老百姓對於房屋還有著相當強的需求,不要去打壓這個市場,而是要鼓勵這個市場。
企業的理性行為,就是自己在新投資的項目上要慎重行事,同時要做好品質,搞好品牌。一定要帶領那些新入市的投資者了解行業發展的規律,防止他們擾亂市場。社會各界要看到住房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推動居民生活進入小康的一個重要內容。
或許應該接受這樣的觀點:要警惕在房地產業當中出現的問題和影響,使產業盡可能保持一個平緩的發展。
王平:房地產進入產業開發期
大家應該注意,房地產現在從產品、商品向作品時代轉移。產品主要對應的是福利消費階段,商品主要是商品房開發階段,那麼作品應該是住宅和文化藝術結合的階段。
我們的房地產的『產』字有特殊的味道,八十年代我們是房屋建設時期,九十年代是土地開發時期,現在這個世紀已經到了產業開發時期。從小區裡走到了小區外,也就是不論小城鎮建設,還是最大的大牌社區,都要跟產業結合,跟就業相結合。比如新興的花卉產業,IT產業,就和就業機會相結合。
如果新城市的誕生,它的開發沒有考慮周圍的就業機會,那它的開發是失敗的,在房地產進入產業開發時代,這句話應該引起思考。新世紀來臨,人們是為二十年房地產的輝煌成就而興奮,還是為二十年留給人們不適宜的房屋而悔恨?都應該圍繞這個問題而思考。如果50、100年以後,人們能夠為今天房地產人士建造的家園而稱贊,那就是偉大的,是未來意識超越思維、長遠觀點,長期利益的真實體現。
任志強:2003年是皆大歡喜年
要實現小康,農民要從70%縮減到20%,也就是還有50%的農民要進城,城市化的水平要從現在的36%提昇到60%,每年至少提高0.85個百分點。如果按十億多人計算的話,0.85個百分點每年要有1200萬人進城。而現在每年只有三四百萬人進城,就說房地產市場發展還早著呢!房子你使勁蓋吧,蓋得越好越有人買,越蓋破房子越沒人買。香港去年一年豪宅交易量增加兩成。越好的房子昇值潛力越高,而且抗跌能力也越強。明年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過程,是真正市場化。
由於土地制度調整以後,會使更多的人必須掏出現金來,而不能空手套白狼了。2003年的競爭可能從現在就開始了。土地儲備的競爭和發展競爭要求首先從資金實力上開始合作,如果不合作的話,很可能那些有地沒錢的就弄不下去了。過去,可以滾動開發,蓋一個樓交一個樓的土地出讓金。這個以後可能玩不轉了,因為政府會先要求交土地出讓金,到期未交就會要求出讓或者拍賣,很多現實的條件都要求先掏錢。這個競爭的結果可能會使市場更加規范,發展水平會更高。
2003年將會淘汰不合格的發展商和不合格的產品。因此,你要是合格的產品和發展商就可以在市場上取得發展。那麼經過市場的淘汰,就可以使市場空氣更加純淨,前景更加良好。我認為2003年是皆大歡喜年。
衛平:看好上海的三個理由
我非常看好上海的市場,基於三點理由:
第一、上海有大項目的支橕。上海這幾年,特別是這次申辦世博會的成功,上海聯洋集團在世博會場館旁邊簽了一個主題公園,另外迪士尼也並沒有放棄落戶浦東的機會。有這些大項目支橕,對整個經濟的拉動非常大,房產開發受整個市場背景的影響非常大。
第二、大交通的支橕。上海這個城市以前之所以房地產業不發達,主要是因為交通問題。有人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就是因為交通的問題。但是現在上海政府大量地投入交通設施的修建,包括內環線、外環線、地鐵等等的建設,城區化的速度非常快,對房產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第三、大環境的支橕。上海在城市改造的同時,大量進行城市環境建設。現在去上海,大家都感覺比以前漂亮了。優良的環境實際上對住宅來說是一種附加值。不然,即便我們的房子做得再漂亮,品質再好,如果沒有良好的周邊環境去配合它、支橕它的話,它同樣沒有一個好的市場價值。所以大環境的支橕對今後上海房地產市場走勢是一個利好因素。
現在處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之下,在這種環境之下,非常關鍵的是怎麼樣把我們開發商本身的定位定好?拿聯洋來說,不是一個土地商,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房地產開發商,我們的定位是一個社區開發商。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不單單是建房子,我們還負責整個區域的規劃和管理,我把我們做的社區作為一個城市的功能機體。所以我們做開發的時候,都是一些比較大的社區的開發。我覺得像聯洋這樣大的社區開發在上海非常有生命力。
戴文秉:深圳消費者在持幣觀望
目前來講,房地產市場的價位還是比較高,深圳的房子戶型較大,供應量也越來越大。目前多數的購房者二次置業偏多,可現在正處在談『泡沫經濟』的風潮階段,所以持幣觀望的比較多。大家都在等待,因為他不急著二次置業,目前就是這樣一個狀況。去年深圳市的供應量是一千多萬平方米,目前賣的可能還是六七百萬,正在待售的可能還有七百多萬,不叫空置。
王志綱:泡沫把主動權送到消費者手裡
第一是關於泡沫論。今天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到了一個多元化時代。就像盲人摸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應該共同來『把握』這個大象,這是很有必要的,是要共同解決的問題。
第二,明年的日子怎麼過?競爭該會更加激烈,競爭激烈的結果,肯定勝利者是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無須擔心房子賣不掉。為什麼要蓋新房子?只有給沒房子的人蓋房子,有房子的人纔會更快地有好房子。
第三,市場發展有一定的泡沫是必要的,在短缺經濟時代,市場不會進步。這些年之所以能夠不斷地進步,就是因為有了一點泡沫,供應相對過剩,最後主動權到了消費者手裡,我們的供應商纔會與時俱進,不斷進步。
總結來說,明年的房地產市場很難做,但是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對社會、對廣大消費者確實是一個『三羊開泰』的好年頭。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