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住房的梯級消費鏈上,一手房(即商品房)和二手房是環環相扣的,從去年來看,商品房盤整,二手房價也跟著下降。今年,從稅費的降低和部分公房上市的解禁來看,一切利好因素都表明:2002年可能是二手房紅火的一年。那麼,二手房價格是漲是跌?對於這個問題,部分中介公司老總各有觀點——
老房關照
二手房的房價,是影響交易量的關鍵因素,在去年商品房市場盤整、今年市場復蘇的背景下,二手房的價格昇降相信也是您最關心的。這裡請來的諸位老總,都是二手房市場中的專家,他們的觀點對您一定有所啟示。至於房價到底是何走勢,老房的意見是:二手房的價格在不同區域表現千差萬別,找到適合自己、價錢合理的房子,還要靠您自己的火眼金睛。
漲價說:大規模的拆遷,引起市場需求量增加,供需矛盾更緊張,房價上漲。
海開房地產經紀公司副總穆克非:
觀點1:按北京總體規劃,2010年之前將有250萬人口遷出城區(即五環外),今年是動遷工程正式啟動的第一年,CBD、奧運村、中關村以及城區危舊房改造,拆遷居民將近10萬人。而城市邊緣房屋配套設施不完善,拆遷戶選擇城區或就近買二手房的較多,相對於動遷時間(如一個月)的倉促,大量的拆遷戶同時入市,必然引起供需緊張,房價上昇。
觀點2:目前影響北京二手房價的主要因素是供給量的多少。由於二手房源少,需求量多,市場完全是一個賣方市場,房價隨一級市場房價變動而變動。隨著大批人口外遷,購房人數增加,導致利潤昇高,在今後的3?5年時間內,新建商品房價格預計每平方米將平均上漲500元,這種趨勢可能一直維持到2005年。因此在目前二級市場供需矛盾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二手房價格上漲成為必然。
降價說:政策壁壘打破,供應增多,二手房供需矛盾緩解,降價是大勢所趨。
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公司總裁陳早春:
觀點1:影響二手房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如地段、交通、市場、消費者的觀念、政策因素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還是市場因素。目前由於政策壁壘、上市二手房量很少,一年有2000多套,供需情況在整個城區分布不平均。而供需增長量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供給量增長一倍,二手房需求量可能只增長20%。這樣每年增長的上市量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需矛盾,從而帶動房價下跌。
觀點2:北京的商品房一級市場一直處在主流消費群與主流項目相對錯位的矛盾中,新建住宅項目的價格顯得過高。從去年開始,商品房盤整趨勢出現,處在階梯消費鏈上的二手房價也就跟著下降。從今年來看,二手房價格可能會下跌10%?15%。
鑫尊地產總經理劉軍:
觀點1:從微觀角度分析,新的金融手段的出臺,如押舊換新、無用途抵押貸款、以及稅費下調減少二手房流通成本、三級市場的開放等,都會放大二手房市場供應量,帶動房價下滑。
觀點2:三級市場如果開放,一部分買房用於自住的消費者就會轉移到三級市場,從而使原本供需緊張的二級市場趨於平衡,房價也會跟著降低。
平穩說:供需矛盾依然維持原來水平,政策解決不了市場問題,價格變化不大。
中介事務所副所長楊曉:
觀點1:一個成熟的房地產市場首先是建立二、三級基礎市場,然後在此基礎上保持一定量的新建住宅,但國內的情況正好相反,這樣使得市場發展很不協調。北京一、二級市場價格梯度沒拉開,市場需求基礎大,但有效的需求及供給量小。相比上海、青島等二手房市場較活躍的城市,北京的根本原因在於新建商品房量居全國第一。商品房銷售成本高,利潤空間小,價格下滑空間小,因此不能帶動二手房價下跌。
觀點2:市場成熟度不夠,二手房市場流通成本高,使消費者達不到預期收益,對買賣成交信心不足,因此寧願靠出售零星產權以換取穩定回報,2001年租賃市場的活躍證明了這一點。即使去年全年二手房成交6000套左右,其數量的增加完全是由於特殊情況特定條件下的市場因素,如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拆遷量增加造成的。而政策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市場有效需求供量沒有根本改變。房價也不會得到逆轉。
萬德城房地產經紀公司副總趙勝利:
從市場需求情況看,今年全市拆遷力度加大,有7萬拆遷戶,而商品房總標的過高,消費者選擇二手房的可能性較大,導致市場需求量增多。另外,由於今年二手房新政策的出臺,政府降低了交易收費,簡化了登記手續,銀行從去年開始提供階段性擔保,滿足了買方貸款的需求,也使轉讓戶能迅速拿到房款,這樣今年二手房供應量預計會比去年多出5倍,有1萬多戶上市,因此今年供需將保持原來的水平,二手房價保持相對穩定,變化不大。(姚文爭)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