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城市是社會經濟、文化和人文發展的歷史產物。從各個城市的個體面貌中,均可解讀出這種歷史的整體內涵。歐洲城市有別於亞洲城市,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也不同。中國城市的整體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人與自然環境的一致性,城市與天地人的一致性。天人合一思想,隨處可見。城市與大地環境和諧一致。因此,盡管傳統的中國城市有嚴格的規矩和人文思想,但由於與大地環境(地貌、氣候、條件)的和諧一致,而各個城市毫不雷同。現代城市形式介入後,也各地有別。但是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改造老城市,建設新城市進程的加快,出現『千城一面』,『風貌危機』的狀態。究其原因,存在設計求快,照抄照搬,一圖多建等問題。但最根本問題,是缺乏風水學知識。『入鄉不隨俗』,標新立異,不知風水後果。原有的城市風貌特征的『標志性』建築也隨意拆棄,原有的城市色彩、風格也隨意改觀。保護文物古跡,只『保護』一幢建築,而不保護其周圍環境,破壞風水環境。城市『風貌危機』,實質上是城市風水危機。一些規劃設計人員及決策人員被崇洋媚外的心態障礙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欠缺正確認識,這樣就影響和破壞了中國的城市風貌特色,是城市『風貌危機』的根源之一。
西方美學,主要注重在街區建築的外在的形式美。如對景,韻律,對此等景觀圖案的幾何構圖。中國風水美學,主要注重在內在的『靈魂』美。其理論基礎建立在河洛精蘊之中,易理太極之上。認為『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自有一乾坤』(《參同契》),是『物物皆太極』觀念,而且不分大小,時時處處如此,謂之『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因此,一個城市,一個街區,一幢建築,都視為不同大小層次的太極,而自成系統。一個城市,必有一個中心,則主次可分明。一個街區也有一個最主要的中心,也必然主次分明。一個院落,也有正房、廂房之分。正房居正,而且要高大一些,以合於『奴不欺主,廂不壓正』的風水諺語。一幢主要建築,也有中心,其構圖也必然是對稱的,以突出中央部分,合於天地萬物的對稱形態,達到『天人合一』。當地理地貌限制了這些審美條件時,即失去某種意蘊平衡時,在失去的部位,傳統街區、街道就必須補建某種形態的建築或水面、綠地。盡管這些彌補的項目,似乎毫無功能可言,也要建立。這就是風水樓(如山西平遙)、風水池、風水林、風水塔(如陝西延安的寶塔)等。為突出某段路段,或劃分某路區,常以牌樓束路。在風水學中,街衢是行氣的,有意調控某路段的風水場氣時,認為牌樓是可起到趨吉避煞作用的。這樣,就形成了傳統城市雖然有共同的文化內涵,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城市風貌特色。因為,都有各自的風水系統,各個城市稍有一處環境差異即子系統的微差,就必連鎖到母系統的巨差。從而形成中國傳統城市構思雖同,而風貌各異。風水美學支持了城市的個性美。
現代城市在增高,傳統的景觀小品不足以表征出來。但是風水美學原理仍然是恢復和創造城市風貌特色可貴的美學思維。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