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60多家公司被處理
京城一家叫做『隆盛達』的房屋中介公司前不久在報紙上發布房源廣告,誘使消費者吳某與其簽訂了信息諮詢協議書,而後未能提供真實房源,並騙取消費者300元信息費不予退還。日前,朝陽區工商局對這起利用合同欺詐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以同樣手段被該工商局處罰的還有『北京瑞思凱公司』。據北京市工商局合同處的王珊副處長介紹,自今年6月份市工商局清理整頓中介市場以來,到目前為止,已有39家企業被立案查處,125家企業被責令限改,這是市工商局監管經紀人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專項清理整頓。
■三類問題最嚴重
這次清理整頓期間,投訴最多的問題是房源信息不實,虛假廣告太多。據介紹,一些中介公司為了吸引客戶上門,在電話或是在廣告中承諾有低價位的房源,當客戶信以為真時,該公司便誘使客戶簽訂房屋和租賃合同,隨即收取100至300元不等的信息費,而當客戶根據公司提供的電話和位置聯系,發現是假信息時,該公司便以已提供信息為由拒退信息費。據了解,一些公司利用此手段一天便能騙取三四千元的黑心錢。
簽約行為不規范的問題也很突出。由於二手房買賣、租賃業務均沒有統一的規范合同文本,許多中介公司在自擬的合同中,將公司權利放大,將公司的義務縮小,形成權利和義務不對等的局面。有的合同甚至設定了公司不承擔任何義務,如信息費不退、看房不退等。而根據1995年和1997年,建設部和北京市分別頒布的有關規范經紀行為的規定,經紀人只有在促成交易成功的情況下纔能收取酬金。
第三個問題是,中介公司的活動性太大,從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較低。
據市工商局合同處王副處長介紹,許多中介公司的注冊地址和營業地址分離,而且營業地址經常在各城區游蕩。這不僅使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證,同時也增加了工商機關監管的難度。王副處長舉了一個例子,就在此次清理整頓期間,工商機關接到消費者對同一家中介公司的多次投訴後,前往該公司進行核實查處,並決定對其立案處罰,當工商機關工作人員次日往該公司通告有關決定時,發現該公司已人去樓空。
■法規不完善 市場不規范 客戶缺防范
據介紹,北京市國土房管局根據《城市房地管理法》及建設部《城市房地產中介服務管理規定》於1996年制定了《北京市房地產經紀機構管理規定》,以後又進行過修改。對申請成立公司辦理程序、資金規模、取得合格證的經紀人人數、年齡、文化程度均有規定。但是這些規定是作為行業管理的規定,用它來規范中介市場行為,難度很大,因為大量的市場行為在這一規定中沒有詳細的操作程序和處罰內容。例如在《北京市房地產經紀機構管理規定》規定不得直接從房地產吞吐業務,不准與一方當事人串通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不准欺詐等,但均沒有對這些行為作出相應處罰規定。由於立法的缺失,工商部門的執法力度大受影響。
合同處的王副處長認為,房地產市場的不規范是一些中介公司的違法欺詐行為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公房私租和使用權變相買賣是中介市場上最典型最普遍的現象,這兩種業務本來就是非法的,因此在中介代理這些業務時,抓住了租賃和交易雙方害怕出事的心理,肆無忌憚地實施欺詐,這些受騙者大都不會與之較真兒。另一個不規范導致問題重重的就是代理租賃和交易的合同沒有統一規定的文本,許多中介利用這一『霸王合同』以售其奸。
消費者的防范意識不高,這是大量中介公司得以騙人的另一原因。北京市正規的中介機構有700多家,而超范圍、無證無資質的房蟲子則數以千計。一旦不注意識別,撞上非正規公司,其利益很難得到保障。據市工商局和市國土房管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找中介公司代理租售時,一定要驗看其『一照兩證』,即市工商局印制營業執照、市國土房管局下發的資質證書,以及兩局聯合為經紀人印發的經紀崗位考試合格證書。
■工商局將加大監管力度
據介紹,此次清理整頓,市工商局共向6363家企業發出『企業自查表』,實際持證就業的經紀人員只有525人,佔全市房地產經紀人員總數的1/4。另有248家公司正在為自己的職員申請經紀人。為了規范房地產中介的主體,也為了讓廣大消費者更容易識別正規的中介企業,市工商局正在辦理中介公司更名,正規的公司名稱中必須要有『房地產經紀』字樣,以區別諮詢等其他性質的公司。至7月底,已有145家更名掛牌。據市工商局合同處表示,對那些既不更名又從事經紀活動的中介公司將實行重點清理。
另據了解,市工商局正組織力量開設網站,定期發布違法公司名單,同時在網上表揚那些正規操作的中介公司。(趙國明 )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