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隨著北京房地產市場開發熱度持續昇高,以及看好申奧和入世的良好發展前景,境外企業、外埠企業大舉湧入北京市場,其他行業的一些企業,也轉向涉足房地產行業,想分得一杯羹。
與找項目、拿地、期房預售等火爆場面相比,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現在,一些項目入住交付時,出現不少紛爭:延期交房、面積縮水、施工質量差等;還有一些項目由於市場定位不准、經營不善,也使銷售出現半死不活的難堪局面;還有一些企業跑馬佔地,根本無力開發……
問題的癥結在哪兒?下面的北京房地產市場經營規模調查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開發企業數量多、規模小
根據北京市工商局統計,2000年底全市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3929家,其中2000年新注冊1167家,而北京市場上在售的項目,據搜房數據庫統計總共約950個,僅掌握在510個開發商手中,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開發企業沒有項目做。對北京市場上在售項目進行統計,有項目的企業平均開發規模為21萬平方米;如果以全部開發企業計算,平均規模不足3萬平方米。
通過對企業開發規模進行統計,開發規模最大的前100家企業,其項目佔到市場全部在售項目總規模的62%,平均開發規模66.3萬平方米;剩餘400餘家企業所佔市場份額不足40%,平均開發規模9.9萬平方米。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仍是市場一大特點。
新項目規模仍偏小
據搜房數據庫統計,今年上半年新開盤項目有145個,平均項目規模12.1萬平方米。在新開盤項目中開發規模在10萬平方米以下的仍佔多數,為55.77%。隨著開發規模增加,項目數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在搜房交易數據庫中,規模小於或等於5萬平方米的項目個數佔總在售項目個數的40.03%,遠大於上半年新開盤項目中同規模項目比重(28.85%),開發規模較小的項目比重降低。新開盤項目大於或等於100萬平方米的項目個數佔3.85%,也超過全部在售項目同等規模的比重。新開盤項目規模有逐漸變大的趨勢,但增長趨勢並不顯著。
從上面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開發企業太多,企業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市場分散,資金分散,項目不成規模,過度的無序競爭,特別是一些小企業無相應的技術人纔、管理人纔和穩定的經營隊伍,這是造成房地產市場秩序混亂、商品房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亟待抬高准入門檻
北京房地產市場要健康有序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加強調控和管理。上海、廣州等地都已經取消『期房』,制定出多層建築必須封頂、高層建築必須完成三分之二的結構工程後纔能預售等規定,使那些實力不強、靠預售款收入維持運作的開發商難以為繼,也有效控制了發展過快的開發隊伍。上海、廣州等地還從源頭上,從土地市場上實行調控,建立土地一級市場和土地強制收購儲備機制,有計劃地通過拍賣、招投標等形式出讓土地,調控開發規模,控制開發企業規模。
現在,傳出一些好消息。北京市已經成立了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准備由政府統一供地,調控土地市場的供需,現在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已經開始回收土地。而且政府有關部門將開展對閑置建設用地、開發項目和開發企業的清查工作,將優化重組現有的大量散、亂、差小型企業,實行大公司戰略。但是,有關部門還應該盡快將取消『期房』預售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大企業集團重拳出擊
當然,房地產企業的整合、重組,主要還應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目前,一些大的企業集團開始重拳出擊,勢頭很猛,並將改變北京房地產市場的格局。比如:華遠集團現在正在全面熱銷4個項目,即華亭嘉園、華清嘉園、鳳凰城和陽光華苑,2000年銷售額達20億元,在北京市場佔有率達到5%。今年下半年,華遠將推出4個新項目:峻峰華亭、新青年公寓、麗華中心、翡翠城,總體市場價值達44億元,今明兩年在北京市場的佔有率將擴大到15%。當代集團也同時推出當代城市家園、當代青雲科技大廈、當代萬國城,開發規模達100萬平方米。萬通、萬科、太合等也同時在城裡和郊區推出不同檔次、不同規模的項目,氣勢逼人。新世界等大公司也將有大動作,新世界集團目前也將崇外大街兩側到廣安大街以北的地皮統統囊括。可以預期,北京房地產市場經營格局將會發生很大變化,一些無資金、無人纔、無項目的小企業將會被無情逐出北京市場,二三十家大型開發集團將主導北京市場。 (劉正非 公衍奎)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