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聯合中介制作虛假訂單是很多樓盤的慣用伎倆,有的開發商甚至直接將較好的房源直接轉到中介手中,然後由中介伺機銷售。在通州某售樓處,記者看到牆上的一張銷售進度表,上面80%的房子都貼上了紅色的五星標志。售樓先生小孫告訴記者,貼上紅標的房子表示已經訂出去了,可以帶記者看的只有那些空白格子裡的房子。同時,在一些比較暢銷的樓盤開盤不久,邊上就會有多家二手房中介進駐。這邊樓盤剛剛開售,那邊在二手房中介上很快就能看到該樓盤房屋轉讓的信息。一位房屋中介的工作人員甚至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雖然現在房屋信息公開了,但相當一部分空置房都被各種大大小小的中介控制著,從一定程度上說,房價就是被中介炒起來的。』
南二環外的某樓盤在京城小有名氣,今年2月楊小姐曾撥通那裡的銷售熱線,在售樓小姐的熱情介紹下獲悉,目前樓盤基本售完,只剩下十幾套房,欲買從速。楊小姐在了解了房屋具體信息後表示放棄,並在售樓人員的要求下,留下了聯系方式。當天下午,銷售人員便主動聯系了楊小姐,『你運氣真好,正好有人退房,而且層次、朝向、房型都符合楊小姐的要求。』銷售人員還強調:『好幾個人想要呢,您想要就抓緊時間過來訂吧。』楊小姐告訴記者,當時去售樓處看到的銷控表上的確滿眼飄紅、基本售完了。但是後來在北京房產交易網上發現,現實的銷售狀況遠非介紹得那麼好,很多房間仍是綠色即可售狀態。
分析人士表示,實際上,利用銷控表來做文章,已經是開發商在銷售中公開的『秘密』,然而由於大部分消費者屬於首次置業,在市場急速拉高的心理壓力下,唯恐失去機會的跟進心態讓開發商屢屢『得逞』。
預售是法寶
4月最後一個工作日,北京市建委在房地產交易管理網全面公示了預售商品房和現售商品房的現狀:截止到2006年4月30日,北京可售的期房項目計1512個,其中未售住宅109106套、面積1541.39萬平方米;已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正進行現房銷售的項目855個,未簽約住宅17815套、面積289.14萬平方米。一面是住房空置面積的增大,另一面是房價的飛漲,商品房囤積居奇被市場認為是制造供求緊張、房價上漲過快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些在售或是剛剛開盤的樓盤,為何總給人一種賣得異常火爆的景象?一位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這是開發商的促銷手法,他們往往通過交誠意金的方式來聚攏客戶,將大部分位置較好、戶型較好的房子囤積起來,而僅拿出一部分不太好賣的房子。
一位長期擔任房地產銷售主管的劉先生告訴記者,惜售是一種正常的營銷手段:『銷控就是要對銷售進度進行控制,根據市場變化改變房源投放量和價格,實現利益最大化。讓市場處於一定程度的飢餓狀態,纔能使房價穩步上昇。』
分期銷售,化整為零,這些銷售方式又被稱為『擠牙膏式』銷售。劉先生向記者介紹了這種方式操作的過程:預售許可證拿下來之前就先預熱市場,膽大的搞個內部認購,膽小的也會請潛在客戶聯誼一下,請大家來猜一猜房子會賣多少錢。『這實際上是一個市場調查,看看客戶們能承受什麼樣的房價。』劉先生說。
針對一些房地產商有房不售,故意操縱市場抬高房價的行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運行與發展研究室王小廣研究員提出,房地產商有房不售應界定為違法行為,這種行為涉嫌欺詐、操縱市場秩序。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也提出,對由於市場操縱、投機炒作等手段所引起的房地產價格虛高問題,可以采取刑罰的調整手段,采用類似處理操縱證券市場罪等刑罰手段對進行房地產市場操縱、投機炒作等單位和個人進行懲罰,從而淨化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