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雙周貸、寬限期、接力貸、固定利率房貸……一個又一個房貸新品在銀行的喧天鼓噪中出場,這個產品宣稱可以節省利息近兩成,那個說可以減輕還款壓力,還有的說可以規避利率風險。在這些紛繁蕪雜之後,是樓市難掩的困局,以及商業銀行拋棄傳統單一靠利差制造利潤的盈利模式。
賺你的錢沒商量
仔細研究一下各家銀行所謂的房貸『新品』,除了毫無新意之外,有的還暗藏『玄機』,賺你錢沒商量。
深發展的雙周貸,一年還款26期,相當於多還一個月的本息,說白了就是個銀行主導的『提前還貸』產品。此外,傳統的月供方式中,借款人每年只需支付360天的利息,而在『雙周供』中需支付365天,借款人多向銀行付了五天的利錢。
農行的接力貸則是玩了個『陌生化』的文字游戲。該產品說是一並解決了購房時『老年人年齡超限』和『年輕人財力不濟』的兩難問題。事實上,在大量的房貸中,早就是『子女買房,家長首付』,其貸款利率又沒有任何變化,實質上整個家庭並未由此減輕負擔。
上海銀行的寬限期就更離譜了,乾脆以幫你緩解還款壓力為名,白白賺上一年的利息,之後呢?該還多少還是還多少。
房貸餘額不斷下降
央行上海總部日前發布的今年2月份本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表明,以房貸為主的個人消費信貸餘額在繼續下滑,已開始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據統計,個人消費貸款月末餘額2748.13億元,比上月減少40.24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分別減少36億元和2.3億元。央行上海總部認為,個人消費貸款持續下跌是當月中長期貸款下降的主要原因,個人消費貸款持續處於萎縮態勢對金融機構貸款結構調整較為不利。
與此對應的是,本市的房產交易依舊保持了表面比較平穩的態勢,成交價格也漸漸跌去了浮躁,恢復了理性。成交量不增,成交價格降低,新增房貸力不從心,而舊的房貸在今年執行新的利率後頻頻遭遇提前還款,銀行怎能不揪心?
銀行盈利方式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本市房地產市場究竟走勢如何未定,但是滬上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了單一押寶房貸吃利差的做法風險很大,紛紛從根本上改變盈利方式,積極拓展中間業務和理財業務。
近期市民可以發現,幾大商業銀行紛紛適應『國際慣例』開始了收費運動,且不論其合理性究竟有多少,想從無風險的中間業務上賺取更大利潤卻是這些國內銀行從外資銀行那裡學來的『不二真經』。有評論認為,中資銀行是學了個皮毛,學不會服務的精髓,而中資銀行卻覺得自己掌握的大量客戶資源終於可以轉化成真金白銀了。
大量的表外資產增加,會讓銀行逐漸嘗到甜頭,漸漸減少對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優質資產的房貸的興趣,這對銀行是好事。而亟需銀行資金繼續『托一把』的樓市又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