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典型還是三口之家
全部受訪者中有62.97%都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其次是二人家庭(21.28%),這兩種家庭構成合計佔到總數的84.25%,在其餘15%的份額中四口之家佔到三分之二。
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7.87%)和1000元以下(2.33%)的家庭比例都相對小一些,90%的家庭其月收入都集中在二者之間的區間段中,且每段的比率分布相對均衡,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比率為18.66%,這部分家庭支橕著中高端的住宅市場。
6成首選報紙廣告
將近6成的受訪者(58.89%)了解房產信息的渠道還是傳統的報紙廣告方式,其次是通過電視廣告(13.99%)和互聯網(10.5%),另外有7.87%和5.54%的受訪者會通過親朋好友和專業房產公司獲取相關房產信息,除此之外的其他非主流方式的應用率及接受度還是相當低的,加在一起也只有3.2%的選中率。
進行交叉分析顯示,各年齡層面的受訪者基本上都是通過報紙廣告這一傳統方式去獲取相關的房產信息,排在其後的信息渠道是電視廣告,至於互聯網這種比較前沿的信息方式更多地還是為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所利用。在其他方式的利用上,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相對更傾向於從親朋好友以及專業房產公司那裡獲取信息,求助專業房產公司往往是出於購買二手房的考慮。
改善型+投資型
在購房動機上,所有收入區間上的受訪者都是為了改善住房環境而買房,迫於房屋拆遷而產生置業需求的受訪者其家庭月收入基本集中在1000-3000元。當家庭月收入超過2000元時都會產生零星的投資需求,但當家庭月收入超過10000元時,投資需求的比例已經超過了50%,出於結婚而購房的受訪者其家庭月收入基本集中在1000-8000元之間。
原無住房的受訪者在購置新房時主要考慮購買60-100平方米的住房;原居住面積在40-60平方米之間的受訪者在選擇新房時往往會提高一至三個面積檔位,轉而購置60- 120平方米的住房;原居住面積80-120平方米之間的受訪者在做購買決策時會選擇與原住所面積接近或提高一個面積檔位的房子;當受訪者原住宅面積超過120平方米時,他們意欲購置新房的面積則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多樣性,因為他們購房有可能自用(其中包括購置第二居所),也很有可能是出於投資目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受訪者原居住面積大於120平方米時在購置新房時就開始出現180平方米以上的需求。
在我們的實地訪問中,有47.5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投資需要的話會首選投資房產,這對於持續旺盛的房地產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這表明以其實用功能作為強大載體的房產項目的投資價值在不斷增高。緊隨其後的分別是選擇購買債券、股票和基金的受訪者,他們的比率依次為17.49%、13.99%和12.24%。從統計數據中不難看出,在目前市場上投資品種缺乏的情況下,投資渠道相應地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絕大部分受訪者還是更傾向於穩健的投資方式。
通過進一步的交叉分析還發現,隨著家庭月收入的增加,選擇房產進行投資的受訪者比率呈逐漸上昇趨勢,選擇購買債券進行投資的受訪者比率卻逐漸下降,熱衷購買股票進行投資的受訪者其家庭月收入大都集中在1000- 6000元之間。
區域依賴性很強
住市內六區的購房者普遍存在很強的區域依賴性,基本都願意留在原來一直居住的區域,總的來講河西區的受歡迎程度是最高的。住在和平、河西、南開三區的購房者最多只會考慮在三區內遷移,對外區基本不會更多考慮;住在河東區的購房者普遍遵循著就近遷移的原則,除了首選本區以外,河西區與河北區成為了最優選擇;南開區對於住在河北區和紅橋區的購房者而言是比較受歡迎的。至於來自六區以外的購房者,由於初來乍到並沒有體現出更多的區域偏向性。(鄭愛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