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當前,智能住宅小區的建設方興未艾,這是因為智能小區是傳統住宅建築產業與現代信息產業有機結合的產物。它不僅能滿足居者基本的居住要求,而且能滿足居者安全、舒適、方便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智能技術的應用,既能提昇住宅的附加值,又能為居者提供一個安全、便捷、高效、管理自動化的數字化網絡社區,從而使精品住宅小區秀外慧中。在改變人們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並越來越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高智能化意味著更高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正是建築業發展的源動力。因此,筆者認為智能化將是精品住宅小區建設的必由之路。下面就結合筆者主設的成都花園一期工程智,能化系統設計作個簡要的介紹。
工程慨況
本工程地處成都西郊青羊大道東側,總用地44.52公頃,總建築面積31.97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築面積23.23萬平方米,公建建築面積8.74萬平方米。住宅由小高層電梯公寓、聯排別墅及獨立別墅三大建築群構成,總戶數1419戶。
本工程定位於大型高檔精品住宅小區,建設初期業主就小區智能化系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智能化系統設計簡介
按照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適度超前的原則,根據《標准》對住宅智能化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並結合實際需要,提出以下智能化系統的解決方案。
安全防范系統
該系統是現階段智能化小區的重點,通過外、中、內三重安全防范措施,變被動防衛為主動防衛,有效的提高住戶的安全度。該系統又分為以五個子系統。
(1)出人口管理及周界防越報警系統
本子系統作為小區的第一道屏障與周界物理防范相配合,及時准確鑒別『敵友我』。
小區三個大門及七個次入口對車輛出入、住戶出入及訪客出入進行監視與控制,小區人員出入口采用門禁系統,住戶與物業管理人員及保安人員配備不同級別的IC智能卡,對社區住戶出入小區提供身份鑒別、確認、出入信息登記及查詢功能;對隨行訪客采用信息登記,對獨立訪客則通過樓宇對講系統識別。
如何解決上下班高峰人(車)流准確的快速通過是一個重點。為此,我們在設計中著重解決了主大門的交通瓶頸,采用了先進的非接觸式IC/RFIC卡技術。對出入人員采用非接觸式IC卡近距離自動識別系統,在0.6米之內自動檢測,可實現合法人員的快速通過。對出入車輛采用非接觸式RFIC卡遠距離自動識別系統,在6米之內高速識別帶卡車輛,對有效授權車輛快速昇杆放行,不會出現以往因接觸式IC卡需『牙刷』過程而造成的塞車現象。
小區圍牆上設置24對多光束主動紅外對射式探測器,並與周界攝像機聯動,及時准確的報警監控,防止非法由圍牆翻入小區,保證小區內居民的生活安全。
如何減少雨、霧、雪天等惡劣天氣探測器的誤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設計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的防范措施:盡量采用多光束紅外探測器,將線防御擴展為面防御;控制設置距離,將紅外對射的最大距離控制在50-100米;輔以地下泄漏電纜傳感器,構成多技術復合報警體系。
(2)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本子系統作為人眼視線的延伸,全天候電子眼監控是小區第一道屏障的重要保障,也是快速發現、記錄、防制各種險情不可缺少的環節。
小區的出入口、周界、車庫、主要通道、配電房、電梯廳等處設置監視點。其中出入口、主要通道、配電房、電梯廳等處設置固定攝像機,在周界、車庫等處設置三可變攝像機,攝像回路共計155路,總線報警輸入24路。系統由1臺主控制器、三臺分控制器、10臺16路彩色雙工多畫面主機及E-適配器等組成。主控室設於小區控制中心,分控室分設於三個住宅群,做到對小區實施全方位的監視布控。
在設計中,如何保障攝像質量至關重要。首先,為保障夜間及能見度不高時的攝像質量,除選用低照度較高分辨率的攝像機外,還與附近探照燈的聯動,提高監控目標的照度;其次,對距離大於400米的攝像機視頻信號采用線路放大器提高其增益;第三,選用高分辨的監視器及攝像設備。
(3)對講與防盜門控系統
本子系統作為小區的第二道屏障,對訪客身份再次確認,對非法闖入小區者再次設防。
小區對講系統是小區管理中心或來訪者與用戶直接通話的一種快捷通信安全設施。系統采用總線制可視對講系統。該對講系統在單元門、獨戶門、出入口安裝帶攝像機的室外機,實現可視對講。
可視主機分為三種:一種是獨立式,用於獨立型別墅區;第二種雙戶型,用於聯排型別墅區;第三種數碼單元式,用於小高層區。
小區對講管理主機設於小區控制中心,副管理機設於小區主出入口值班室,室外機設於小區、單元門及獨戶出人口,利用密碼、鑰匙或感應卡開戶防盜門鎖;高層住宅在火災報警情況下可自動開啟樓梯門鎖;室內機除別墅配備三個分機外,其餘一戶一機,室內分機可遙控開戶防盜電控鎖。
在本工程中,該系統還與門禁控制系統及火災聯動系統配合使用,共同完成對電控門鎖的控制。設計中解決了『一鎖三控』的輸出電壓及功率的匹配,防止了系統不兼容對控制器的損壞。另外,從經濟合理的角度,選用了具有八防區住房報警功能室內對講分機,實現室內機『一機多能』。
(4)住戶報警系統
本子系統作為小區的第三道屏障,是對內部各種意外災害(匪警、火警、病警、毒警)的有效防范,通過住宅內門窗及室內其它部位設置的各種探測器進行晝夜監控,達到既『攘外』又『安全』的效果,全天候的保障住戶生命及財產安全。
為此,在設計中有針對性的設置了室內的紅外線雙鑒器、燃氣泄漏報警器、煙感探測器、緊急按鈕及門磁開關等報警終端。所有這些報警信號能通過室內對講分機,自動送至小區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電子地圖聯動顯示,值班人員即可調度就近保安人員現場查詢及處理。
設計中注意了探測器的安裝無盲區且抗乾擾。廚房內燃氣探測器安裝高度根據燃氣的比重確定;紅外微波雙鑒器選用廣角型距頂0.3米左右安裝,既不易受空氣氣流、射頻及電場的乾擾,也不會受大型家具及高大物體的遮擋;並采用自動溫度補償措施,避免空氣很熱及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誤報;客廳內敏感探測器靈敏度用Ⅲ級。
(5)保安巡更管理系統
本子系統作為流動的哨卡,是小區人防的重要手段,也是第一、二道防范屏障間的活動紐帶。
小區各主要出入口通道、小高層及別墅入口處設置巡更點,每一巡更點配置一個感應式巡更開關,巡更控制主機設於小區控制中心,對小區保安人員巡更的三條路線進行控制,實現人防和技防的結合,以強化保安值勤人員的防盜與安全巡視的責任感,同時提供值勤巡查保安人員的人身安全措施。
使用中,通過軟件設置,不定期的改變巡更線路,防止不法分子的反跟蹤。
信息管理系統
該系統是智能小區的核心。完善的設施、先進的管理相輔相承,缺一不可。它包含對小區內的人流、財流、物流的有效管理。弱電工程師在設計中主要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硬件系統,對軟件配置提出技術要求。該系統主要由以下四個子系統組成。
(1)水電氣表遠程自動計量系統
本子系統為物業管理自動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水電氣表遠程自動計量系統是通過采集器抄收各表數據並通過單元管理機傳送到小區物業管理中心智能管理機,實現各戶各表數據的錄入、費用計算並打印收費帳單,並將相關數據傳送到相應的職能部門,避免入戶抄表擾民和人為讀數誤差。
系統由智能管理機、單元管理機、采集器、數字計費表等組成。利用數據總線,將分散在各戶的水、電、氣表連接形成網絡,實現中心實時監測。
與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及避免因水錘現象引起讀數誤差是本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盡管電子式計費表通過軟件設置完全可實現分時計費,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能實現兩表遠傳抄收,給小區物管帶來一些遺憾。
(2)車輛出入/停車管理系統
采用停車場自動收費系統,不僅能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同時也是出入安全保障的一個措施。
本小區(一期)共有室外停車場一個,室內停車場四個,停車數量超過1000輛。設置五套停車場自動收費子系統,各子系統通過總線與小區物管主機相連,對車輛出入/停車時間自動記錄、查詢、收費。
小區車輛的出入及收費采用非接觸式IC卡管理系統,對長期用戶非接觸式RFIC卡,對來訪車輛用臨時非接觸式IC卡,所有非接融式IC卡均經讀卡機自動管理。小區出人口及車庫出入口設置攝像機對來往車輛進行自動監控,把車輛的資料(車牌號碼、顏色等)傳輸到小區管理中心管理機中。當有車輛離開時,司機所持的非接觸式IC卡必須和電腦資料一致,纔能昇杆放行。
設計中根據不同的出入口位置對車輛管理不同的要求,采用了不同的讀卡控制方式。
(3)應急廣播與背景音樂系統
小區優雅的環境總是與優美的音樂相應生輝,為此在小區廣場、中心綠地、組團綠地、道路交匯等處設置功率為5W的防水音箱81個,在地下車庫設置44個5W火災廣播揚聲器,由管理中心廣播控制主機集中控制。在節假日及特定時間播放音樂,也可通過遍布於小區內的音箱播放一些公共通知、科普知識、娛樂節目等;在發生緊急事件時可作為緊急廣播強制切入使用。
設計中應注意室外音箱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及音量的調控。
供電設備、公共照明、電梯、供水等主要設備監控管理系統
小區的節能與環保的重要性凸現,使得小區設備自控顯得越來越重要。
本小區主要對給排水設備、變配電設備、電梯設備運行狀態顯示、控制、查詢、故障報警及停電時的緊急狀況處理,實現公共設備的最優化管理並降低故障率;並利用傳感器技術和網絡通訊控制技術,采用智能開關方式和定時自動控制方式對公共照明開啟、關閉的自動控制。
本系統技術已趨成熟,設計中將控制器容量作適當(20%)預留,線路選擇上采用專用屏蔽線,利用總線控制技術實現自動管理;經濟上,雖然初期投資較大但後期維護成本明顯減少,節能效果較佳,物管壓力小,綜合投資回收期並不長。因此,采用該系統有長期優勢。
信息網絡系統
該系統是智能小區的中樞神經部分,寬帶高速的多媒體網絡為住戶及時、快捷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先進的物理平臺,將改變以前單向被動型生活方式,享受新時代雙向互動型生活方式。該系統由以下三個部分構成。
(1)有線電視系統
多媒體電視是現階段人們生活中主要的信息獲取手段,是小區與外界聯絡的一個窗口。
小區信號來源:城市有線電視網。每戶一個家庭多媒體箱,一條同軸電纜入席線,三個電視終端。在小區物管中心設置前端設備一套,采用分配一分支方式,利用橋接放大器進行乾線分支,每單元設傳輸設備有異,在確定系統時應同網絡系統一起考慮,避免重復投資。
(2)電話系統
內部電話與外部電話的合理配置,既實用又經濟。
本期住戶電話及部分公建電話由市話局引入。在小區會所設置一電話機房,提供800線PBX-套(其中本期260線),用於物業管理辦公、主要設備房、小區主要交通要道、每棟樓的大門口與小區管理中心的緊急聯絡。主配線架設於網絡配線間,經主配線架轉為CATSUTP大對數銅纜(為每戶提供四芯主乾銅纜),通過室內配線箱轉為8芯CAT5UTP銅纜,經家庭多媒體箱為用戶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3)網絡系統
互聯網使家庭辦公(SO-HO)、遠程服務、VOD視頻點播等成為可能。
本工程采用千兆接入、百兆傳輸、十兆到戶的光纖一銅纜混合傳輸模式。
數據主配線架為650芯光纖配線架,主乾光纜選用8根72芯及兩根48芯單橫光纜,語音配線架4400對,主乾銅纜選用31根25對大對數電纜。
采用光纖到戶(別墅)或光纖到單元(小高層)系統,別墅每幢提供兩芯單模光纖,小高層每單元提供兩芯單模光纖,小高層每單元提供一個10M住處終端,每戶別墅住戶提供多個信息終端(共享IOM)。
電話、電視、電腦三網合一是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但現階段的發展距該目標尚有一定差距。在爭奪最後一公裡的寬帶接入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廣電、網通、中國移動等采用不同的接入技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形成了以ADSL、HFC、FT-TB+LAN、APON、LMDS等新技術為代表的多種方案;從技術的成熟性、擴展性、經濟性及先進性綜合考慮,本工程采用了FTTB+LAN的有線寬帶接人方式。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
該系統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既有先進的分布智能探測技術,又有總線及多線報警聯動控制技術,在本小區作為車庫的一種火災意外保險存在,其復雜性、主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不過該系統發展至今已較為成熟,有關文獻較多,不予贅述。
綜上所述,本工程智能化系統設計中運用了非接觸式RFIC卡技術、FITB+LAN寬帶接人技術、計算機多媒體傳輸及顯示技術、分布智能火災自動報警技術、公共設備自控技術、光電轉換及光纖傳輸技術、C-BUS控制總線技術等新技術;采用了弱電綜合箱、家庭多媒體箱、多媒體室內配線箱、光纖配線架等新設備。
國家和地方《標准》的實施雖然使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得以規范,但要面對智能化技術及產品的聲速發展和不斷更新,以及工程業主及用戶需求不斷的變化的形勢,如何正確的處理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的關系,是智能化系統方案設計的關鍵,合理的智能化定位纔能使智能住宅小區的建設持續健康的發展。我們在本工程所作的以上智能化設計,在施工過程中還在進一步的優化中,以便給工程建設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