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國房地產業走進市場的十幾年時間裡,每年新開發住宅中都會閑置7-8萬甚至上千萬平方米,累積到今,全國空置住宅已經超過了6000萬平米大關。商品住宅的大量空置是不是由市場供需關系失衡造成的,它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繼續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思考。
對於市場問題進行研究,應當從一段時間內的動態走勢和宏觀的角度入手。而不是拘泥於一些靜態現象,更不應該只是孤立地察看具體數據。就商品住宅空置現象而言,分析其市場走勢和供求狀況,要看相對量而不是看絕對量。近年來我國住宅產業每年的開發量高達5億平方米,而每年的空置量大約為七、八百萬平方米,這個比例大約為1.6%,就當前房地產所處的發展階段來說,不是很高。
西方經濟學在講到失業率時曾使用過兩個概念,來表明失業率水平是否合理,即摩擦失業、摩擦失業率和市場失業、市場失業率。摩擦失業是勞動者在市場的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它帶有暫時性和空檔性。這種失業即使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也會存在,是由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的。這時的摩擦失業率就代表了較為合理的失業率。市場失業則是由勞動力供給大於需求的狀態導致的,是真正的失業,這種失業率代表市場供需的失衡。
同理,房地產市場中也存在摩擦空置和市場空置。國內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目前的商品住宅空置是摩擦空置為主,市場空置比例不大。土地從征用或購買到正式投資開發之前,通常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時間,去籌集資金、進行規劃設計或組織施工力量等,或由於天氣等客觀原因暫時無法實施開發,這樣這塊土地就會暫時表現為空缺狀態。商品住宅從竣工驗收到銷售出去或出租出去,中間也會因為信息不對稱需要一段時間,這幾乎是有形商品的共性。在這段時間內,這些商品住宅也表現為空置狀態。考慮到房地產投資的復雜性、長期性、及房地產商品的不可流動性,商品房價值的巨大性,以及消費者購買時的謹慎性,無論是土地還是商品住宅,空置時間在半年到一年之間可以認為是合理的,是處於正常狀態的摩擦空置。如果空置時間超過一年以上,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不合理的,是由供求的總量和結構失衡引起的,就用市場空置來表示。這樣在考察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供求狀況時,就應采用摩擦空置和市場空置兩個指標。如果按這一思路和標准,我國房地產的空置率是算不上很高的,尚談不上『過熱』或『出現泡沫』現象。當然對摩擦空置率也應該控制,這是講究經濟效率的表現,只不過這更應該是由企業側重的微觀運行。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