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近,武漢市房產局對近10年來房地產中介行業發展情況作了一次調查摸底。調查表明,隨著房地產熱不斷昇溫,武漢房地產中介服務的成熟度距離老百姓對它的期望值還有一定的差距。
機構發展較快,年檢合格率逐年上昇。近幾年,武漢市中介機構發展迅速,每年都以幾十家的速度在發展。截止去年,批准成立的房地產中介機構共有297家,其中年檢合格的有213家。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年檢合格率也在逐年上昇。1993年批准成立了7家,年檢合格的只有1家,合格率為14%;1998批准成立的達44家,年檢合格的僅24家,合格率為55%;到2000年批准成立有68家,年檢合格64家,合格率達到了94%,而去年年檢合格率為100%。
區域分布不平衡。武漢市城區的房地產中介機構主要分布在漢口的江岸、江漢、橋口和武昌4個區,而洪山、漢陽、青山3個區發展較弱,各區發展明顯不平衡。在年檢合格的213家中介機構中,江岸區有69家,江漢區有68家,橋口區有20家,武昌區有33家,其他3個區的中介機構總共只有23家。
中介機構規模偏小。在213家年檢合格單位中,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上的38家,佔18%;50萬元的30家,佔14%;30萬元的42家,佔20%;20萬元的88家,佔41%;10萬元的15家,佔7%,平均注冊資金為39.8萬元,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下的佔82%。這反映出武漢市中介服務機構多數規模很小,已適應不了自身的客觀發展要求,也適應不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挑戰。
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213家房地產中介機構中有1400名從業人員,其中取得經紀人資格的639人,平均一家公司只有3名經紀人,還有761人沒有參加經紀人培訓班學習,沒有取得經紀人資格。這些中介從業人員中,本科以上的269人,佔19.2%,專科學歷的672人,佔48%,專科以下的459人。佔32.8%。在有專科以上學歷的941人中,學習房地產專業的僅為58人,佔從業人員總數的6.2%,學習房地產相關專業的97人,佔10.3%,其他專業的786人,所佔比例高達83.5%。
中介機構硬件設備水平較差。目前,武漢市房地產中介機構的硬件設備水平總體上比較差,雖然大多數配備了電腦,但利用率不高,開發不夠。一般是『一個門面,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部電話,兩塊板子(寫信息)』即可開業。武漢房產局抽樣調查了30家中介機構,其營業面積20平方米以下的2家,佔6.7%;20-40平方米的8家,佔26.7%;40-80平方米的10家,佔33.3%;80平方米以上的10家,佔33.3%。
中介管理法規不配套。房地產中介服務業需要有嚴密的法律法規規范管理。而目前房地產評估、經紀活動等只有一些零星的法規,從國家到地方,尚未正式制定出專門的管理法,市場活動和行業管理均缺乏統一、權威的法律依據。特別是技術管理、價格管理的法律法規仍是缺門,以致出現迎合委托人要求,任意抬高或壓低評估價格、亂收費、現金回扣等不良風氣。
中介服務制度不完善。中介服務機構從注冊登記到審查備案、從業人員從培訓考試到資格認證、服務范圍從注冊地到行為地的管理制度,都比較混亂,除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外,建設、工商、物價、民政、居委會等部門都在審批、認可中介服務機構;更有大量的無照、無證人員從事『水貨』中介服務。在市場上沒有形成統一的類似律師制度那樣的資格、資質、執業管理機構。政府部門尚未設定房地產中介服務從業資格等級和分層次管理的制度。
中介信息渠道不暢通。由於房地產評估與經紀是與市場信息緊密結合的,房地產中介服務對市場信息和相關技術的要求都很高。而目前在武漢市,有的房地產中介機構連計算機都沒有配備,更談不上信息網絡的建立健全。市場信息量少,且渠道不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介服務質量的提高。中介服務行業內的技術手段比較落後,方法陳舊,高素質的專業人纔缺乏,大量注冊估價師雖有資格,並不執業。
中介服務收費不統一。在收費觀念上,有些房地產中介服務企業認為,房地產中介服務作為服務業的一種,其獲取利益的根源,並不來自於房地產價格本身,而是來自房地產交易過程中傳遞信息、完成交易任務功能的酬金,因此,合理的收費應是從房地產成交價格中抽取一定的百分比。在收費標准上,有些房地產中介服務企業認為,由於社會大眾對『服務付費』的觀念尚未完全確立,加上改革開放以後受國外一些中介服務收費標准的影響,以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尚未制定一套完善的中介服務價格體系,造成收費名目繁多,標准不一,甚至認為,為配合房地產市場發展需要,賺取超價或超價對分也是應該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中介服務業的發展。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