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近期,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北京、山西、陝西、內蒙、雲南的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5%,這使高過全國平均房價一倍還多的北京樓價,再次引起人們的重視,有關政府官員稱,北京房價是虛高,需要退燒;有業內人士稱,這個25%還有待商榷,為什麼呢?
據了解,現在很多統計只有一個平均數,對於房地產市場上項目多樣化來講,平均數是不能真正說明問題的;而目前北京的房價統計與國內外房地產市場成熟的城市來講還有一定的差距。
北京環宇信達行房地產顧問公司總裁鄧智仁告訴記者:『在世界所有成熟的城市裡面,所有成交量大概2/3以上是用二手房來作標准,很少部分纔用預售樓來作標准,因為預售樓裡水份太多這裡面有利息存在、客觀配套存在、購房風險存在,但國內所有指標都是用預售樓來作為指標,這完全是錯誤的。』
按道理來講,大中城市本來房價就比較高,房價昇的也很慢,而上海、廣州是微昇,甚至有時還回落,那麼,北京房價為什麼會突然增長25%呢?
在采訪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顧雲昌時,他說:『我覺得和供應的住房結構有關系,經濟適用房少了,供應的都是高房價的房子,平均下來就高了,是不是表示每平米都在漲,未必,因為我也發現周圍房價沒漲25%呀,並且有的樓盤還在明昇暗降,送物業費、打折,表面上是昇了,實際上是降了。』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建住房面積841萬平米,其中100多個項目大都是在7-8千的,而去年同期為453萬平米,增幅達46%,而備受普通消費者青睞的經濟適用房建設卻出現嚴重萎縮,與去年267萬平米相比,今年計劃開工150萬平米,上半年實際開發面積卻只有34.6萬平米。
顧雲昌認為判斷一個房價的高低,認真一點要跟蹤樓盤,比如,高檔次的漲落,中檔次是漲是落,低檔次樓盤長了落了,應該從各種價位不同漲落來看待這個市場。
據有關人士介紹,從去年開始,北京的房價已經開始下跌了,在不計風險,只計利息的情況下,樓盤價格昇幅達6%纔算上漲,而北京的樓價真正昇幅卻只在2%左右。有關專家提醒,有關部門向社會公布的一些數字,要全面、要理性、要有根據,否則是要給投資和消費造成誤導。另外,在北京高檔住宅的盲目開發和大規模建設,已經出現了新的積壓,一些經濟適用房消費者排隊購買和高檔樓盤鋪天蓋地的廣告叫賣,這樣的事實是不是應該有人來真的管一管。
就在有關資料顯示北京今年房價同比增長25%,有關人士稱北京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又一個春天的時候,而鄧智仁先生卻說,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向崩潰之路邁出了一只腳。
他認為,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高風險期,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已不僅僅是『過熱』,而是『過鬧』。他說,高風險期和股票市場一樣,當大家全面樂觀的時候,樓價不斷上昇,卻與購買力脫節,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征兆。樓市是否健康要看成交量,而不只是樓價的昇與跌。在健康發展裡面,北京的成交量每年要遞增20%,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據,問題就在這裡,大家過分樂觀的情況下,供應量變成了幾倍,這就是一個不健康的情況出現了,樓價過高,成交量變得萎縮,這很危險。
北京確實有很多人需要購房,但價格卻是決定供求平衡的一個主要因素,之所以說京城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高風險期,是對房地產界現實狀況的善意提醒。他說,如今在北京廣告最多的要數房地產,人們街談巷議的往往也都是樓市,而美國有句話,當傭人和出租車司機都在談論股票時,就是股票下跌的最好警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的顧雲昌先生認為,鄧智仁的說法,並不是危言聳聽,北京樓市的風險主要是結構性與購買力的矛盾,高價位樓盤遍地泛濫,低價位和經濟適用房數量捉襟見肘,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和集團購買也都幾乎滿足了需求。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顧雲昌說:『現在北京供應樓盤的價位大多6-7千,一套房子要60-70萬到100萬,但老百姓的能力只有30-40萬,這種矛盾的供求關系長期下去的話,這些樓盤的後果是可以設想的,要麼掉價,要麼積壓。』(楊天智 關義 孫惠君 劉賢霞)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