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專訪年鑒老編輯
房子,是記述城市歲月的書本。天津的故事,可以用房子編纂線索,可以用地產刻畫風情。
國內房地產開發從1992年開始起步,本市房地產的年鑒書籍《天津房地產市場》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記錄天津的發展。這本由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統計局、房地產管理局等部門以第一手官方資料合作編寫的年鑒,可以讓我們從數字中讀出天津的故事。
找到趙元平,一個編了10年《天津房地產市場》的老編輯,一個看著天津房地產成長的老者,一個繼續顧問規劃事務的老同志,請他講述了天津房地產的變遷。
土地商業著擴展著
1992年,土地的協議出讓形式撕開了無償劃撥的局面。2001年,拍賣和租賃形式的土地出讓達到總出讓面積的58.3%。10年的時間裡,天津房地產一級市場的商業化進程一步步走向了成熟。與此同時,住宅和商用土地的開發已經由市中心向外擴展,中環線和外環線之間成為了新的開發中心。而交通情況的改善和私家車的普及,使臨近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及濱海新區的大交通便利地區成為開發的新熱點,河東區的快速發展就是最好的佐證。
企業減數量長規模
1997年,本市的房地產企業數量創下了歷史高峰1128家。而2001年,開發企業數量已經精簡到891家。見縫插針式的開發方式已經逐步消失,項目開發的整體化、小區化,表明了市場對於企業規模與實力的要求。近一兩年大盤的興起,正是通過項目規模發起的一場企業實力淘汰賽。
投資商家信心漸增
所謂旁觀者清,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通過局外企業的投資熱情應該反映得最為客觀。
從年鑒中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出,2001年天津房地產投資比上年增長了20.4%,住宅投資增長了7%,連續下滑4年的寫字樓市場,去年投資也驟然上昇了44.4%,而包括底商和萬平方米以上商業用房在內的商業營業用房的投資量則增加了118%。同時,外資開發量的增長也表明了開發企業對天津市場的信心在日漸增強。
開發自由帶來平衡
1999年以來,本市房地產開發工程的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逐步趨向平衡,其中表現的也是建設規劃思路改革的成功。從上世紀90年代以前,50平方米以下偏單不予批准,到如今市場決定建築面積、戶型和社區規格,老百姓的住房已經從接受既有產品,轉變為購買意向決定產品走向,市場化帶給百姓的,是更多的自由性。
價格水分已經擰乾
從人均居住水平來看,天津住宅市場的改善型需求在增加。從銷售價格來看,每平方米2000-3000元或總房款在20萬元左右的商品房佔據市場銷售主力。各種硬件成本的增加,使老百姓買房支出中的水分越擰越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