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自從2000年以來,美國股市不斷暴跌,經濟走向低迷。為了拯救日漸不景氣的經濟,企圖搶救『落難佳人』的英雄確實不少。當時聯儲會主席格林斯潘的七次減息行動曾是美國經濟史上少見的壯舉。美總統布什的積極減稅為當時的美國經濟注入一千億美元的減稅金額。但是美國經濟似乎仍無起色。曾幾何時,美國年成長已低達0.7%,商業部甚至可能將之調減至零。目前工商業的支出仍然不見起色,廠商收到的訂單也未見增加,各大公司裁員人數仍然數以千計。
照理說美國國民應該也開始節制開支,減少花費。但是奇怪的是美國人民仍然是毫無懼色地繼續消費。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資料:近年來全美的消費支出增加了2.5%。該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有巨大的影響,使之免於降成負數。
美國是一個消費經濟國家。消費經濟佔全國總生產值(GDP)的1/3。故美國人民的熱情消費,纔是拯救美國經濟免於陷入衰退的真正英雄。
令人難解的謎:傳統的經濟理論相信,當一個國家經濟不景氣時或股市暴跌時,它的國民支出也會隨之大幅縮減。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是為什麼今日的美國消費者卻不照常理而行呢?這是許多經濟學家煞費思量的困惑。
謎底之所在:房地產價值的暴漲。20世紀80年代房地產的投資曾盛極一時,也曾為許多投資者賺進了巨額的財富,並吸引了大規模投機性的開發以致供過於求而房價暴跌。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衰退後,隨著經濟的好轉,市場不僅逐漸消化了過剩的開發,並且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據哈佛大學聯合住屋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1985到1999年間,復合式家庭的數目就短缺了百萬棟。9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段史無前例的經濟繁榮,股票及房地產的價值雙雙劇增。2000年以來股市暴跌,但房地產的價格卻不跌反漲。根據政府資料,近兩年美國平均房價漲了9%,這是十年來房價漲幅最快的兩年。根據聯准會統計資料,在1999年底,美國國民持有的股票值(包括共同基金)達12.3兆美元。但目前,美國國民持有的股票價值總額已跌到了8.7兆美元。同期間美國國民持有房地產的總值卻從5.4兆美元增加到6.2兆美元。
抵押貸款利率低迷:自從近年來隨著利率下跌,房屋抵押貸款利率也隨著下跌。根據美國聯邦住屋貸款抵押公司最近發布的報告,目前30年期抵押貸款平均利率為7%。美國人可以透過重設抵押或二次抵押以較低的利率釋放出大量可動用的現金,然後再利用這些現金來整修房屋,進行其它投資,出外度假,或采購商品。美國釋出的現金將達創紀錄的7800億美元。其中約有550億美元的現金(等於0.6%的GDP)將流人美國經濟體系,資助奄奄一息的經濟景氣。
財富效應:傳統的經濟學認為人們消費的習慣會因個人財富的增減而有所改變,是為財富效應。目前已有經濟學家開始質問:是不是擁有昇值房地產的投資者其消費習慣的改變要比擁有昇值股票的投資者為小,而對經濟的影響力較大?一些經濟學家曾長期研究過這一課題,可惜尚無結果。不過研究財富效應的一些經濟學家,他們認為目前股價暴跌尚未影響消費習慣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的股票都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這些小部分人的消費習慣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大。
借債養債的隱懮——過重的債務負擔: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國民以抵押貸款釋放現金消費一事不是久行之道。他們十分擔心,那些數以萬計的國人將他們的房屋透過重設抵押或二次抵押換得更多的債務負擔是危險之事。
房價泡沫的可能性:又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房價上漲的速度過快。房價已有泡沫的現象。若房價泡沫一旦破裂,對美國的經濟會有爆炸性的影響力。
對房地產前途的展望:居者有其屋是每個美國人的夢想。故美國人對房屋的需求是必須的。今天的房地產並不像20世紀80年代的過度建造,供需量尚稱平衡,房價暴跌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尚有下列諸項利於房地產的因素。
人口結構的變更:移民來美的外國人正在急速增加,許多新移民是持重金來美需求量有增無減。此外單身家庭也在快速增長,他們也增加了對房屋的需求量。
美國的經濟雖然尚在衰退中,但是人們的所得還是非常強勁。4.5%的失業率在美國近代歷史算是極低的失業率,美國人購買住屋的能力之強也正在尖峰。
美國制造業不景氣的程度是近十年之最,所幸的是,強勁的房地產業及國民的持續消費能成為經濟不景氣中的—個中流砥柱,獨立支橕大局。但是屋價的暴漲終會停止,人們抵押貸款釋放現金消費之事,也有終結的一天。希望屆時美國經濟已經回暖,美國若有幸避免這次經濟的蕭條,那麼美國人民纔是挽救此次經濟衰退的大英雄。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