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目前,許多人在買房時,除了地段、價格以外,開始注意房子的戶型了。但這些人在選擇戶型時,卻只注重房子的面積是否合適、動靜是否分開、臥室是否朝陽等平面問題,很少有人能抬頭看一看層高是否理想。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選擇好層高比選擇好面積更重要。
有人曾親身體驗過:住在層高2.4米至2.5米的房子裡,會給人一種壓抑、透不過氣的感覺,特別是當房間比較大或屋子裡家具比較多的時候;住在層高2.6米至2.7米的房子裡,雖然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感覺很平淡;而如果住在2.8米至3米之間的房子裡,人就會有心情舒暢、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呼吸都順暢了。
對於層高比較高的房子來說,感覺上的舒適感只是它優點的一個方面,細說起來,層高比較高的房子優勢就更多了的。比如說在裝修方面,誰都知道,如果買了層高2.6米的房子,在裝修地面時,不敢用木地板,因為鋪木地板要架很高的龍骨,這樣一來,房子的淨高就矮了;在裝修屋頂時,只能用吸頂燈或普通的燈管,這種燈具裝飾在客廳裡,一是不好看,二來也顯得小氣,但如果換上吊燈,感覺立刻就會不一樣:房間裡顯得大氣了,裝修檔次也上去了……雖說吊燈有千般好,但層高低的房子也不敢用,因為對於層高低的房子來說,吊燈的燈頭垂下來,有可能會碰到主人的頭。
在日本,50年代到70年代對住宅樓層高的要求是2.5至2.7米,然而現在卻把標准提高到2.9至3.2米,這也許正是隨著人們對住宅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最初的注重兩維空間到注重三維立體空間,對層高也有了一定認識的結果。
在我國,從設計的角度來講,設計師在設計時也會考慮盡量把層高拔起來;但從開發商的角度講,如果層高高了,容積率就會減少。舉例而言,同樣的樓高,如果層高2.6米,可以蓋24層,但如果層高是3米,也就只能蓋20層,這樣,無端地少了4層的面積,開發商的利潤就少了,因此開發商是不會輕言長層高的。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