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們從片面關注房子的地理位置、住宅戶型、朝向、外觀,到現在隨著生活要求的提高而越來越多地重視住宅小區環境,確實是很大的進步。
但由於無環境的水泥叢林將我們長時間與自然割裂,導致人們在判別住宅環境時又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
一、只考慮到精致好看
環境設計應該強調人的主體性,以人為本。小區裡的景觀不只是供觀賞,也就是說居民應該可以徜徉其中,能夠實實在在地使用它們,所以說景觀不僅是給人看的,同時最主要是給人用的。如果環境設計脫離了你的生活,那說明設計是失敗的。
二、被發展商營造的局部興奮點所迷惑
發展商為了刺激客戶感官達到促銷預期目的,會營造許多視覺上的興奮點,比如利用鮮艷奪目的顏色,設置位置明顯但是華而不實的雕塑等等。但是這些點必須有一個內在的秩序將它們統一組織起來,否則就是一盤散沙,而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為居民服務,而非設計師表現個人色彩的場所。
三、綠化代替了一切
住宅小區環境包括的內容絕不僅僅是綠化,它應該是包括圍牆、大門、活動設施,標牌、水景、雕塑、燈光、座椅等,而這些內容又必須與住宅建築形成一個有機的聯合體。消費者不要被一葉而障目。
四、貪多求全
消費者有一種心理趨勢,那就是想花同樣多的錢能夠得到數量更加多的東西。因此,有些發展商就迎合這種心理,在進行環境設計建設時,就在有限的空間裡,營造盡量多的景點,那麼這必然導致各個功能不同的景點區域面積縮小、減少甚至失去了環境存在的意義,而僅僅成為擺設而已。
五、不注意各個景點搭配的合理性
有些小區為了突出最近為大家所偏愛的流行景點,就壓縮其他配套,消費者很容易就被迷惑。比如現在消費者講究小區的水景,有發展商就將游泳池、噴水池拼命做大,但是其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不起眼的配套就給忽略了。
總而言之,應該注意小區環境各個功能區域的合理搭配。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