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截至2001年3月底,全市已有178萬名職工有了住房公積金,累計歸集公積金突破100億元。九年來,我市住房公積金制度穩步發展,日趨完善。
公積金歸集穩步增長
1992年是我市住房公積金建立的第一年,每月人均繳存住房公積金僅10元左右,當年全市歸集住房公積金只有2.72億元。到2000年調整為職均工資總額的8%,月均繳存額169元,外商投資企業月均繳存達302元,當年歸集住房公積金24.78億元,是1992年的9倍。從1992年到1999年,7年時間住房公積金歸集額達到50億元,而從1999年到今年3月底,僅僅兩年多的時間,便歸集了50億元。九年來,我市外商投資企業公積金歸集額增長速度最快,年遞增 45.9%,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其它單位分別為43.6%、30.7%、37.8%。
公積金貸款品種豐富
1992年軋鋼一廠的7名職工是我市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首批受益者。隨著房改的不斷深入,我市逐步取消了職工個人貸款擔保、單位開工資收入證明、借款合同公證等繁雜手續,辦理時間縮短至20個工作日。貸款品種由過去的購建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大修、自建住房貸款,擴大到與按揭結合的組合貸款、私房貸款、公房置換貸款、購買現住房貸款等。貸款金額從5萬元,提高到12萬元,貸款最長年限從15年延長至30年,2000年又推出網上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公積金人均貸款7萬元
公積金貸款政策的不斷完善,服務方便快捷,極大促進了職工貸款的積極性。1992年,全市僅有101人貸款45萬元。至2000年,貸款金額年平均增長189.9%。特別是1999年,我市宣布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施行住房貨幣分配,住房公積金貸款完成了由單位貸款為主向職工個人貸款為主的轉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勢頭。1999至2000年共發放個人貸款達34.6億元,是前7年累計發放個人貸款19.6億元的176.5%。人均貸款由1992年的4455元,提高到2000年的7萬元,年均增長41%。
六成居民公積金購房
據統計,2000年我市共銷售住房630萬平方米,售房金額155.8億元。其中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32162人,購房287.2萬平方米。住房公積金貸款人數和購房面積分別佔當年全市個人住房貸款人數和面積的61%和55.2%。也就是說,在全市貸款買房職工中六成以上選擇了住房公積金貸款。使職工對住房的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有力地刺激和支持了職工的住房消費,活躍了房地產市場。
十萬人獲貸公積金
從1992年至2001年3月底,我市10.12萬名獲得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職工,共購房784.28萬平方米,其中貸款58.66億元,其他資金75.2億元,累計有133.86億元的購房資金直接投入住房市場上,這還沒有計算與購房密切相關的建材、裝修、家電、家具等巨大潛在消費。實踐證明,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建立培育了我市政策性住房信貸體系,提高了職工家庭購房能力,增強了職工住房金融意識。
百億資金投向危改安居
住房公積金的建立,為政府開闢了新的住宅建設融資渠道,提供了一筆長期、穩定的政策性住房資金。自1995年以來我市住房建設資金有三分之一以上來源於住房公積金。從1992年到2000年底,住房公積金累計先後向836個單位、1468項危改、安居、解困、廉租屋以及單位購建房等項目投放貸款110.27億元,涉及建築面積達4932萬平方米。
五年後月均繳存234元
市房改辦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今後房改的進一步深化,住房公積金繳存將逐步與住房分配貨幣化政策結合,住房公積金貸款會完全面向職工個人。『十五』期間,我市住房公積金將新增151億元,到2005年職工月均繳存額將達到234元,預計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154億元,可吸引其他購房資金212.67億元,支持職工購房1222萬平方米。為更多的職工改善居住環境、圓住房夢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 (呂 新)
2001年4月24日 北方網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