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記者采訪發現,『共有產權』模式實現了三個方面的『可持續』。一是居民住房條件改善、支付能力提高的可持續。盧愛莉和老伴把女兒、外甥女的名字也寫在了新房產證上,『這樣一來,即使房價上漲,心裡也安穩許多。將來達到規定年限以後,還可以把房子出售給政府,加上積蓄去買條件更好的商品房』。
一項針對上海共有產權房潛在申購對象的調查顯示,49.7%的家庭購房後打算『長期居住』,46.7%的家庭則計劃『以後出售、再購大一點的住房』。
二是保障房資源循環利用、『保障效率』提昇的可持續。上海城投置地集團董事長俞衛中說,在理想條件下,共有產權房銷售能較快實現成本回收以投入後續開發,並能有3%左右的利潤。根據規定,政府可優先回購保障對象意欲出售的共有產權房,並提供給符合條件的家庭。『共有產權房是「半開放」運行,一套房可惠及多戶家庭。』崔光燦說。
其三,是保障房『宜居性』的可持續。記者在上海保障房小區『新凱家園』看到,小區環境優美,外觀與普通商品房社區無異。家住上海烏魯木齊南路的退休工人王大平在這裡申購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屋。她說:『畢竟是自己有產權的房子,裝修、維護都要費點心。哪怕以後要轉手了,「賣相」也更好一點。』上海市房管局住房保障處處長李東認為,產權共享就是責任共享,使被保障對象和政府共同承擔起保障房管理、維護任務。
牽『一房』而動『全身』,密織『制度之網』近年來,上海先後三次降低共有產權房的准入門檻,人均可支配月收入限額從2300元放寬到3300元。越來越多的住房困難大齡結婚家庭、青年職工等群體成為受益對象。今年房源供應將達8萬套,共有產權比例也將新增『六四開』。
與租賃型保障房相比,共有產權房有兩個鮮明特點:產權性、交易性。由於『套利空間』更大,其准入審核需更加嚴密精細。同時,共有產權房價格對中低收入家庭構成較重負擔。數據顯示,試點階段,90%以上家庭購房需要借款,其中75%的家庭借款額超過總價一半,因而尤需對此類家庭提供購房支持。
據介紹,僅上海市級層面專為共有產權房出臺的文件就有近十個,涉及部門七八個。比如,為嚴把審核關,申購家庭要經歷兩次審核、兩次公示,時間跨度可達兩三個月。
上海專門成立居民經濟狀況核對機構,通過民政、房管、證券、銀行等各部門、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對申請者財產信息的全面核對。上海市民政局局長馬伊裡介紹,截至6月15日,最新一批審核已出具報告3364戶,條件不符而中止的申請者有1796戶,自動退出170戶。
再如,為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上海確定共有產權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最低兩成、貸款年限最長30年,並增加『共同借款人』和『補充還款人』。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介紹,試點階段有841戶家庭獲得公積金貸款1.92億元,戶均貸款金額22.83萬元;下一步將與開發企業、商業銀行等加強協調,為購房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務。
據介紹,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以廉租房、共有產權房、公租房、動遷安置房等『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並積極探索各類保障房之間的銜接。比如,針對部分『達標』人群無力購買的情況,上海將研究出臺『租賃型共有產權房』的有關政策。(記者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