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有些樓盤之所以積壓大房子,根本原因就是和核心客戶的需求不對稱!”張子玖說。他認爲,房子賣得好壞,涉及到企業和項目的形象、口碑、品質等多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某一方面的因素。董政也認爲:“大房子的銷售是整個樓盤銷售的一部分,如果最初搭配好,把價格優勢做足,就不致於積壓下來的都是大的,咋推都沒有用。”
怎麼爲大房子打廣告,也是個苦惱的問題。“打配套,缺乏新意;打價格,影響項目形象,優惠過多還會影響前期業主的利益;發短信、傳單,以老帶新,等客戶上門,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李濤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某些尾存大房子項目的軟肋。
“真出現大房子多了,急也沒用。如果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那就降價。”周心罡說。他建議,開發商對尾盤降價應該坦然一些。“因爲,即便如此,你也比最初(價)高多了——你只不過相對於現在的價格低了些,和最初開盤比起來,價格還是可以的。不過,很多老闆恰恰到了這時怎麼都不捨得降價,讓員工很累,奇怪的是,很多經理人也不同意低價促銷,最終也不過是和老闆一起浪費時間。”
李濤認爲大房子應該做出相應的高品質來。“購買大戶型的人,對品質要求很高。所以操作大戶型營銷,要訴求產品價值,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大戶型必定會受市場青睞。其次要提升附加值,做足體驗式營銷,迎合大戶型置業者對尊貴和品位的需求,賣場的氛圍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說起口碑傳播和圈層營銷,大家都非常認可。張子玖說:“一定要分析大房子賣不出去的原因是啥,把買這類房子客戶的共性找出來,把顯性的弊端規避掉。”他認爲,從既有的業主中挖潛,是一個非常可行的辦法。大房子沒法兒和別墅比,好處是位於老城區,但總價卻很高,基本上和買疊加、雙拼別墅的是同一類客戶。那些已經在自己項目買較大面積房子、家庭結構三代同堂、總體收入一般、不要求享受別墅的業主,極有可能就是“調大房子”的剛性客戶。引導到位,他們可能立刻購買,甚至賣掉原來的房子換一套更大的。周心罡指出:“在項目前期定位時,一定要想好,誰是家裏有十口八口人急着住(這種)大房子的?這類人一定是有規律的。”李濤指出:“要明確目標客戶羣體的社會階層,做定製式營銷,尋找一個突破口,放大這個階層所熟知的符號,以一帶十,從一個客戶帶動整個圈層的消費。”張子玖透露了營銷大房子的一個小訣竅:可以花點兒小錢,把房子裝飾一下,如果有條件,做成現房銷售更好,當然,裝修錢要計入房價。“與其打送裝修基金之類的噱頭,不如直接做成現房,讓客戶眼見爲實,能達事半功倍之效。”他說。
對於已經積壓的大房子,周心罡指出:“個案的滯銷,如果客觀上缺乏配套、環境、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支撐,儘快地銷售出去是明智的選擇。”李濤指出:“分期付首付也是爲同行慣用的推銷手法,可以幫助經濟實力欠佳的購房者提前圓了置業夢。”2003年,姿華在推銷文雅新世界三期的複式樓時,曾打出“首付2%,一次置業,再不換房”的廣告,就是採取客戶先付首付款2%、開發商墊資其餘18%(當時的首付比例爲20%),客戶在交房前將18%分期返還開發商的做法,取得了頗爲理想的促銷效果。(李海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