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滕泰認為,由於高房價已經成為社會矛盾的聚焦點,本輪調控與歷史上前三次房地產調控有本質的區別。即便是未來幾個月房價有實質性回落,本輪調控政策從緊態勢兩年內也難有變化政策合力之下中國房地產價格的走勢預判
滕泰經濟學博士,現任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曾在美國沃頓商學院做訪問學者,中國證券業協會分析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專注於國際經濟、宏觀經濟和金融資本市場和財富戰略研究,代表作《新財富論》、《財富的覺醒》等。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為重塑調控的決心,防止房價在政策作用下出現反彈,行業調控政策有不斷加碼的態勢。在政策合力的推動下,未來中國房地產價格將呈現何種走勢?今天,做客本期『首席觀點』欄目的嘉賓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博士針對短期、中長期不同階段提出自己判斷:商品房可售面積、房地產企業資金狀況及銷售預期三項要素決定了房價短期內有調整壓力,而房產稅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土地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設五大政策則將引導預期,穩定中期房價。
預計調控政策兩年內不會放松記者:自90年代以來,國內房價就呈現不斷上漲態勢,但與此同時,政府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控。對於本輪調控政策,您如何看待?
滕泰:本輪房地產調控始於2009年12月,4月17日『新國十條』頒布,標志著調控全面深入。本輪調控具有三個新的歷史背景:
第一個背景是居民預期難以扭轉。經過1996年、2003年、2007年三輪調控之後,城市居民不僅認識到中國房地產價格長期上漲的歷史規律,而且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本輪房地產調控跟前面三輪一樣具有短期性特點。因此盡管出臺了很多調控政策,居民購房需求仍然保持旺盛。
第二個背景是中國房價問題已經從一個經濟問題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在人均收入接近4000美元的特定歷史階段,拉美的很多國家由於沒有解決好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問題,結果造成大量貧民窟的出現和一系列發展問題。而新加坡、香港地區則依靠供租房等制度保持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勢頭。
第三個背景,政府最近幾年纔認識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纔是解決城市中低收入者居民住房問題根本之道』,而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建設完成並形成現實供應,需要較長的時間。
以上三個背景決定了,本輪房地產調控不同以往,不僅調控的難度大,調控的力度大,而且可能要持續較長時間。為了防止前幾次房地產調控政策松動後房價的大幅反彈的現象,預計這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至少還要持續兩年以上,直到保障性住房建設真正見到成效、覆蓋范圍明顯擴大。
僅從房地產本身來看,房地產投資已經明顯回落,可是房價卻依然堅挺,並沒有達到政策預期的效果。從房地產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影響來看,高房價已經成為制約經濟刺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轉向的主要因素。如果房價不跌,整個經濟政策就不能專注於明年『保增長』的目標,整個中國就要為房地產這個行業的利益而付出慘重的代價。此外,圍繞『高房價』所暴露出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其中包括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問題、貨幣流動性和資產價格問題、甚至腐敗問題,等等。既然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社會矛盾的聚焦點,即便是未來幾個月房價有實質性回落以後,對房價的調控政策也不可能改變。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