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日前在一年一度的博鰲地產論壇上透露,雖然今年全國土地供應計劃量相比以往年度大幅增加,但在已經過去的上半年裡,實際完成供應的數量只佔全年土地供應計劃的30%,預計完成全年任務難度很大。
土地供應為什麼不能按計劃推進?是地方政府對貫徹『國十條』的積極性不高,還是房地產開發商已經像一些人所認為的資金緊缺無力接盤?這顯然是一個值得認真的思考問題。但是,幾乎就在中房協呼吁確保土地供應計劃的同時,一份涉及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的『黑名單』卻已經在輿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盡管這份名單的來源頗有點撲朔迷離,提供的數據也大可懷疑,但在我國城市普遍存在閑置土地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的甚至已經閑置長達十多年。這些被閑置起來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通過『招拍掛』的途徑推向市場的,它們當初被推上拍賣臺的理由也是用以建造住房。但是,當它們進入市場後,卻並沒有投入住房建設開發,而是已經成了一些土地投機者的投機資本,有的土地幾經轉手,價格越來越高,到真正在其土地上建造起商品房的時候,它們都被打入了房價之中,由購房者來承受,而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房價水平也通過這種不斷的投機轉手得以大幅度地推高。
閑置土地的大量出現,是我國土地市場『招拍掛』制度的缺漏所造成的。由於我國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普遍存有很大的依賴,對通過拍賣土地增加財政收入有很高的積極性,每一次拍賣都希望尋找到能夠報出更高價格的買主,但對參與土地競拍者的資質卻缺乏嚴格的審查,導致一些土地投機者出沒其間。
有不少投機商人參與土地競拍,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建造房屋,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建造住房的能力。但是,一塊土地在手,卻使投機者有了奇貨可居的資本,一些並非以房地產為業的上市公司,其業績報告甚至將閑置土地列入其中,用來證明其未來的成長性。從這些大量存在的閑置土地可見,我國實際的房地產開發能力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被高估了,導致市場泡沫叢生。而在市場調控風聲趨緊的當下,這些實際上並無能力從事房產開發的投機者只能退避三捨,這也許是導致目前政府加大土地供應面臨難以消化的一個真正原因。
很顯然,如果對目前的『招拍掛』制度不從根本上改革,僅僅以加大土地供應來作為平抑房價的一個措施,那麼,一個很可能出現的結果便是,土地供應確實增加了,政府從這種賣地中得到了更多的財政收入,但閑置土地卻進一步增加了,而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矛盾則一如往常,民眾仍然必須承受高房價之苦。
土地『招拍掛』制度是我國房地產市場中土地供應的一項基本制度。這無疑是必須堅持的一個方向,但是,政府在進行土地拍賣時,必須對競拍者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將投機者拒之門外,而不能像一個純粹的商人一樣只堅持『價高者得』的原則。另外,對於拍賣土地的跟蹤監管也是不可放松的一項工作,參與土地競拍者必須向政府提供明確的房屋建造計劃,並且嚴禁土地轉手倒賣。只有把這些工作做實做細了,從制度上保證每一塊政府推出的土地都能按照規劃建造起房屋,政府以加大土地供應的手段來推進市場宏觀調控的目標纔有可能不被架空,不出現走樣。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