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樓市調控進入7月,房產稅仍未出臺,『公共租賃房』則高調亮相。按照新出臺的公租房政策,住房保障方式將從過去的以售為主轉向租售並舉乃至以『租』為主。隨著『中國式公屋』的出現,人們的置業安居模式也不再只有買房置業,租房安居也將得到更多的認同和政策支持。其實,隨著近年來房價非理性的上漲,越來越多的市民在置業安居問題上都已采用租房的方式規避買房的種種負擔,對於他們來說,租房成本更低,房屋選擇面更寬,同時更能為未來買房打下堅實的物質和心理基礎。
三類家庭的租房經
租房還是買房?面對著居高不下的房價,越來越多曾抱著『買房置地』觀念的人不願再背負購房高成本,租房安居的方式逐漸被接受。記者通過對三類租房家庭實地采訪後了解到,租房擁有成本更低、房屋選擇范圍更廣,更能為未來買房奠定物質和心理基礎等多個優勢。
職場新人:長租生活更愜意
家庭成員:小趙(目前單身) 30歲IT公司金領
房租成本:每月2000元
置業目標:長期租房
『在廣州、深圳等南方地區,長期租房隨處可見,接受度很高。』本市某IT公司小趙是一位金領,雖然因為金融危機爆發,他的收入月薪已經從原來的接近萬元降低到六七千元,不過工作已經五六年的他,手中也有了十多萬元的積蓄,雖然憑這些錢也可以貸款買套房,可房奴的生活並不是他所想要的。
『我畢業後一直就租房,開始時是和同學合租,後來收入多了,就自己租公寓,市中心的一些房子室內裝修和周邊環境都不錯,雖然租金稍貴可比買房成本劃算的多。』小趙在南京路海光寺租了一套70平方米的大獨單,每月租金2000元,這裡的房價每平方米超過1.2萬元。小趙表示,租房要比買房愜意得多,不用擔心高昂的月供,還可以根據自己工作地點的遠近和自己喜好選擇合適的房子。
目前,小趙的打算是,選擇一套長期租賃房安家。『我現在正四處找可以租住5年以上的房屋,這樣就不需要經常搬家,也可以適當裝修、買些品質不錯的家電和家具,就像住在自己家裡一樣。』小趙說如果以後結婚不得不買房時,他纔會考慮貸款買房,原來的長期出租房也可以轉租出去,收益也會不錯。
點評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許多像小趙一樣剛參加工作纔不久的職場新人,特別是大學畢業生,除非家裡條件特別好能給予資助,一般很難有能力去購買商品房。如果想要有一定的生活質量,都會先租房。租房經濟壓力小,省下來的錢可以去投資、休閑。另外,職場新人不確定因素較多,可能會經常調換工作,如果在還沒穩定下來就匆匆買房,以後上班和生活路途遙遠,對生活質量也有很大影響。因此,對於他們來說,租房是比較合理的選擇,等今後收入、工作、家庭都穩定了,可以考慮再買房。
80後新婚夫婦:租房結婚也挺好
家庭成員:王先生29歲銀行職員
陳小姐28歲大學教師
房租成本:每月2200元
置業目標:結婚租房
王先生和陳小姐今年五月剛完婚,和許多買房結婚的人不同,他們是租房結婚。走進他們的家,70多平方米的偏單,家裡布置得也很溫馨,很有些婚房的感覺,絲毫看不出來是租的房。『我們都不是天津本地人,因此從家庭因素影響來說,父母也不是非要我們買房,不過,既然要結婚,我們也是跑了很多地方纔選中了這套條件比較好的房子,而且離我們工作地點都比較近。』陳小姐介紹說,以他們的經濟條件,雙方父母只能幫助負擔首付,要買一套比較不錯的房子,月供實在太高,而租房的成本要低很多。
王先生選擇租房的考慮是擔心現在買房,以後可能會賠錢。『父母說可以在經濟上支持我們,不過我沒要他們的錢。不買房就是擔心如果在這麼高的房價下買房,做了房奴,以後房價跌了豈不是要為高房價時代買單,再說現在國家宏觀調控也在限制房價,因此買房還是要再看看。』不過,這對小夫妻也表示,今後如果有了孩子,考慮落戶、上學等一系列問題,還是要買房的。
點評
其實,受制於高居不下的房價,近年來租房結婚的方式被更多人所接受,來自網絡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准新人表示願意租房結婚,近半數的准新人認為租房也能幸福。此外,隨著國家今年4月份樓市調控新政的出臺,樓市進入新一輪觀望調整期,不少准備買房結婚的人,采取先租房,待房價回落後再適時出手的策略,這也增加了租房結婚人群的比例。
三口之家:學區房,不買只租
家庭成員:劉先生34歲公務員
賀女士33歲私企主管
房租成本:每月1800元
置業目標:短期租賃學區房
對於許多年輕家長來說,孩子上學問題已經納入到安居置業范疇,特別是學區房的購買和租賃選擇更是非常慎重。劉先生的兒子明年要上小學,按戶口劃片,孩子可以根據姥姥的戶口上和平區鞍山道小學,可現在他們一家三口和劉先生的父母住在河西區,以後接送孩子路上要花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於是,劉先生准備在小學附近置業。劉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婚後一直和父母一起住,原本想借孩子上學買套學區房的,可這裡新房和二手房的房價,每平方米已經接近兩萬元,雖然也考慮到今後再出售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收益,不過現在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就得100多萬元,實在承受不起。』
後來經過商量,劉先生一家最終選擇了租房。『我們考慮孩子上學也就這幾年,沒必要投入那麼大,還得貸款幾十年,如果孩子上初中又到了一個比較遠的學
校,到時再買房?顯然不現實,因此,還不如先租房,待房價合適時再在市區中心區域買套房,這樣去哪都方便。』賀女士表示,從孩子上學角度以及家庭實際情況考慮,租房還是比較現實。
點評
在記者調查中,劉先生一家的情況具有代表性,一些年輕家庭在不具備足夠經濟實力的情況下,不敢貿然買房,於是選擇先租房,並且積攢經濟實力,為未來買房打下堅實的物質和心理基礎。
租房好還是買房合適?
通過調查發現,人們在選擇租房還是買房前首先考慮的就是成本問題,對此,記者也專門邀請理財師,以舉例的形式,就成本問題進行了相應核算。
20年得套房還是要76萬元?
以一套70平方米小戶型房產舉例,房產總額60萬元,購房者按照兩成最高優惠首付計算,最少需交納首付12萬元,並辦理商業貸款48萬元(以銀行評估為准),分20年還情。貸款利率以基准利率的8折計算為4.752%,那麼,每月月供大約為3100元。
將以上費用合計起來,每月月供3100元,20年後大概就是74.5萬元,再加上首付12萬元,也就是說,20年後,購房者花費了84.5萬元擁有了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住宅。
如果租賃同一套房產,將租房者用於購買首付的12萬元存到銀行,同時,將3100元的月供拆分,按天津租房價平均水平1500元計算,剩餘的1600元也存到銀行。以三年定期存款,3.33%的利率計算,租房者20年後的資產為75.7萬元。
通過實例計算,理財師分析指出,買房與租房的成本區別在於:當投入同樣的資金,20年後,買房者擁有了一套住房,而租房者則手握近76萬元。買房者雖然得到一套住房,但要經過20年的房奴生涯;而租房者無須為月月還貸所累,同時手中的可支配資金更是越滾越多,不過租房者同樣也要承受居無定所的奔波與辛苦。
買房還是租房,要看資金回報率
除了給出直觀的實例比較租房和買房的成本之外,理財專家還指出,從經濟角度考慮,判斷買房還是租房更合適的簡單辦法就是比較資金回報率。
比如,一套總價60萬元的房產,每月租金是1500元,則該套房子的年租金回報率是3%,如果月租金是2000元,則該套房子的年租金回報率是4%。因此,在買房者的資金都是自有資金的情況下,買房子更合算,因為60萬元資金一年的儲蓄、國債等利息收入都不超過3%。
如果是貸款購房,就要考慮貸款利率的因素,如今商業性住房貸款,尤其是二套房貸款的年利率是6.53%,以前面的例子來說,房東的年租金回報率只有3%到4%,此時租房者是劃算的,只有當房東的年租金回報率超過6.53%時,買房纔更為合算。因此,對於那些想要租房或是買房的市民來說,不妨先以計算資金回報率的方式,核算自己的選擇是否最經濟實惠。
10%租房者為結婚
租房還是買房?面對著居高不下的房價,越來越多曾抱著『買房置地』觀念的人不願再背負購房高成本,租房安居的方式逐漸被接受。記者通過對三類租房家庭實地采訪後了解到,租房擁有成本更低、房屋選擇范圍更廣,更能為未來買房奠定物質和心理基礎等多個優勢。
天津公租房管理規定受熱捧
上月,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公租房政策不僅惠及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還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職業並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供應范圍。對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大量公租房入市後,會把『夾心層』人群吸引過去,有利於引導更多人轉變住房觀念。
其實,在這份指導意見出臺之前,公共租賃住房在廈門、深圳、青島、天津、福州、北京、杭州、常州、重慶、成都等大中城市發展迅速。尤其在本市,日前發布了《天津市濱海新區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管理暫行規定》,其中首次將藍、白領公寓納入保障性住房管理規定中。藍、白領公寓以及泰達政府公屋是濱海新區為解決低收入者居住問題,而在開發區、保稅區以及高新區內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均屬於公共租賃住房,只租不售,月租金低於市場價20%左右。
其中,西區藍領公寓建築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主要服務對象是在開發區工作的一線藍領工人,建成後可以提供400多套住房,為2600多人提供居所。服務外包產業園白領公寓位於開發區第五大街濱海服務外包產業園區內,總建築面積超過22.7萬平方米,預計可入住7000人,主要服務於園區企業的中層以上員工。泰達政府公屋主要為在開發區工作和生活的青年家庭提供過渡性住房,為國內首例政府公屋,房型為40平方米至70平方米不等的單體小戶型,分別適合一人、夫妻二人或一家三口居住。
隨著公租房的出現和增多,市民在考慮租房還是買房時又多了一種選擇。
市區應建設公共租賃住房
劉玉錄(市房協研委會主任委員、市房地產研究會副秘書長)
公租房與現在租賃市場上的房源,最大的區別就是其產權屬於政府。藍、白領公寓和泰達政府公屋的運營和管理會為今後天津政策性住房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提供嘗試與借鑒,因此目前只面對外來人員的公屋其意義已超出了它的本身。通過公共租賃住房,大量"夾心層"和外來人口可以推遲買房時間,有些甚至可以不用買房,這樣對緩解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矛盾、穩定房價有重要意義。與濱海新區相比,市區也可以在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區域建設公共租賃住房。
不要夢想一步到位
郝麥收(天津社科院教授)
對於年輕人來說,現在的商品房價遠遠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很多人都是靠家裡出錢,我認為不可取,年輕人也不要想著一步到位,把雙方家庭多年的積蓄都花在結婚買房上。在發達國家,很多年輕人都是先從租房起步,到了中年有了積蓄纔開始正式買房。現在本市許多青年白領能根據自己的收支狀況,選擇租房結婚或者租房置業這種新型的住房結構,是青年人理財觀念的進步和提昇,值得引導和提倡。年輕人就是應該先從租房開始,先租房,再買小房,最後買大房,逐步實現自己的住房夢。
租還是買要看自身需求
王家庭(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最近國家接連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多是從抑制需求角度出發,而此次《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則是加大保障房建設的一大信號,可以說從增加供給角度調控樓市。應該看到,公租房制度豐富了保障性住房體系的層次建設,從以售為主向租售結合過渡,有利於引導更多人轉變住房觀念,隨著租房者的增多,商品房市場也會趨冷,價格勢必回調;同時對於房屋租賃市場來說,公租房相比較於業主出租更穩定,方便長期租用,也有利於平抑租賃市場價格。不過,目前公租房的市場投放量還比較小,希望今後政府能加大公租房的投放比例。此外,對於租房還是買房的問題,我覺得首先不要盲目攀比,應該根據自身的住房需求和承受能力合理選擇置業安居方式。
租房市場穩定性差是瓶頸
陳萌(我愛我家企劃總監)
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以租房解決長期住房需求,其可操作性不高,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租賃市場完善程度不高,最大問題就是租賃市場換租率過高,給承租人帶來的極大的不穩定住和不確定性。在國外一些國家,像澳大利亞、日本租房市場很穩定,當地人都是擁有三四套房並出租,承租人很容易租到房,並且能夠實現長期租用,與此同時有了穩定的租房市場,房價也比較穩定。可在中國,一旦房價上長了,就會出現大量業主由租轉售,業主說不租了,最多賠一個月的違約金,但房價的攀昇可以遠遠超過違約金。因此,租賃市場完善程度不高,穩定性差是人們不能從容選擇從買到租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山之石看看外國人的置業觀
日本:小夫妻或租房或住集體宿捨
日本年輕人要麼在結婚之後選擇租房子,要麼住在集體宿捨。大公司或者政府機關都為自己的職員提供住宿設施,價格要比一般民間租賃便宜。很多年輕人需要『艱苦奮斗』10年左右,纔攢下購房需要的『頭金』,也就相當於國內買房子的手續費和首付款。一般來說,日本年輕人購房不會向父母要錢,因為用父母的資金購房手續比較繁雜,同時還要交付『贈與稅』。
美國:30歲前都租房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調查報告,在美國,52%的首次購房者年齡在31歲,而美國人平均21歲工作,26歲結婚。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美國人選擇在工作10年、結婚5年以後纔買房子。美國年輕人買房,大多不指望父母。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銀行貸款。
德國:42歲纔成為房子主人
德國的年輕人喜歡租房。近年來德國房價一直較低,每平方米均價在1000至1500歐元,且供應量充足。但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德國77%的年輕人家庭仍然是租房族。不過,在有了一定的積蓄後,超過一半的年輕人仍然渴望擁有『自己的四堵牆』。於是他們又有兩種選擇:自己建房或者購房。數據顯示,德國人開始購房或建房時的平均年齡為42歲,這在歐美發達國家也是罕見的——作為對照,英國人平均25歲就成為房主。
北歐:年輕人住家裡付房租給父母
在瑞典、芬蘭、荷蘭等國,福利部門根據年輕人的收入情況提供一定的住房補助,鼓勵年輕人獨立居住。如果住在父母家,也往往會支付房租。
據相關統計,城市居民擁有產權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國,為68%,英國為56%,歐洲其他國家為30%到50%之間。有專家分析,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構是,30%的人買房住,70%的人租房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