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非典”來了。全國的經濟包括房地產業都面臨着新的考驗。生死關頭考驗情義,“非典”時期考驗樓市。
在人的各種需求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對房地產來說,在安全基礎上,才談得上實用、美觀以及智能或人文等概念的表達。所以,如果小區發生兇殺案,這個小區的美譽度就會大大下降,在二手房市場上的價位也隨之下跌。“非典”面前,樓市沒有理由能夠倖免,但依然有所不同。小區發生兇殺案說明該小區的物業管理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地區出現“非典”,其控制措施和應對是否得當,足以說明這個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
美國在“9·11”事件後,紐約市民爲防止交通堵塞,主動放棄自駕車,改乘公共汽車,表現出強烈的公益意識。這一切,都包含在城市綜合素質中,也包括在居住環境中,包括在作爲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晴雨表”的房價中。
人總是要住房子的,有沒有“非典”,總還要買或者賣。在“非典”時期,我們完全有理由把此次事件作爲對各地樓市乃至於具體到各個樓盤的一個考量。人們看到,除金錢外,還有很多因素在樓市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對城市來說,經濟發達並不能避免疫病蔓延,但是在一定經濟能力的基礎上,有效的社會危機處理體系、快捷有力的應對機制、足夠透明的社會信息流通,處變不驚和大局爲重的公民素質,完全可能將已經發生的疫病危害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非典”還提醒我們,除地段外,樓盤品質還包括管理服務水平等軟性但也很實在的內容。房地產已經超越了“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的理念,在交通便捷的城市新生活中,綜合素質尤其是軟性的文化積澱、現代化管理服務理念等,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非典”的考驗使我們對城市競爭力的理解,不僅侷限在經濟總量、佔地規模或擁有的大企業數量上,而是看到了更廣泛的內涵。這些內涵對“人體舒適度”來說很重要的。所以,儘管“非典”是場災難,但也沒有必要悲觀,“非典”之後,有的城市、有的小區便會脫穎而出。就像現在北京人發現“非典”時期自駕車更安全導致車市興隆一樣,人們會發現住在有的地方,可能更有安全感。具體到樓盤,比如郊區住宅,在“通風”問題上,就要比市中心密集型住宅更好。
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各地區、各樓盤不妨捫心自問:
一、城市在這次疫情中,是否具有足夠完善的預警和危機處理機制,這些機制是否在疫情來臨時,及時、有效地發揮了作用?在疫情發生之前,是否已經擁有成熟的城市應急預案?
二、在疫情處理過程中,城市是否有快捷的信息通道與公衆溝通?這不僅是體制建設的問題,也是距離現代城市文明有多遠的問題。
三、樓盤的通風、衛生等設施是否完備?過去在驗收工作中我們一直注重消防安全,“非典”提醒我們,樓盤設計、小區設施同樣重要,它們是否能夠應付突發的疫情。有調查表明,在疫情蔓延迅速的樓盤,部分原因來自於樓與樓之間的設計不合理,疫情發生時導致傳染速度加快。此外,小區在疫情發生後,消毒、隔離、宣傳等工作做得怎樣,也是值得人們反省的。
記者在杭州調查發現,有的小區在沒有成爲隔離點的情況下,採取了謝絕外來人員參觀、關閉公共會館、停止小區餐館對外營業等未雨綢繆的措施,大大增強了住戶的安全感。而有的已經是隔離點的小區,依然對外來人員和車輛毫無防範。事實證明,前者是杭州公認的優質樓盤,房價遠高於後者,儘管後者的地段比前者更接近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