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不願搬離的幾家住戶的房子和被開挖的地基之間形成四米多高的落差,遠遠看去,像一座『孤島』。本報記者甘倩茹馬明攝
靠爬梯子上上下下。本報記者甘倩茹馬明攝
本報記者甘倩茹馬明
位於滕州市區西北部的滕州飼料廠區域在拆遷中,六家拆遷戶因不滿意拆遷補償條件拒絕搬離。為了增加施工進度,施工隊已經開工,挖完地基的區域和拒絕搬離的住戶住宅樓之間形成四米多的落差,遠遠看去,住宅樓成為了『孤島』。
不滿補償,六家住戶成『孤島』居民
滕州市飼料廠宿捨位於滕州市學院西路。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為了撫恤廠子職工,根據職工家庭情況分配了宿捨,六戶不願搬離的住戶也都是飼料廠的職工。
29日,記者在拆遷區域看到,拆完的區域已經開挖了地基,6家不願搬離的住宅樓和已經開挖的地基形成了四米多的高度差。『我們現在上去只能用梯子,水電也都斷了。』住戶范師傅說,此情況已經有一個多月。說起不願意搬離的原因,一位住戶說了宿捨區的興建歷史。原來,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幾家都先後住到了飼料廠的宿捨,當時的宿捨大多是帶院子的瓦房。說是宿捨,就是給員工分房。到了1993年,飼料廠打算建一批單元樓房,廠裡表現優秀的員工和一些中層乾部便優先住到了樓房。『為了蓋樓房,我們每家集資了一萬八千多元錢,建好的房子只包括主房,後來我們自己又在規定區域內陸續建造了儲藏室和配房。』一位不願搬離的住戶介紹,『拆遷政策下來,我們的房子纔核定七十多平米,按照1:1的比例賠償新房,後面帶院子的房子連院子都在核定面積內,按照1:1.3的比例賠償新房,一般都一百多平米,還有剩餘現金。我們不明白,我們自己拿了錢建了房,為什麼反而比沒拿錢建房的得到的賠償要少呢?』
拆遷辦表示:補償有政策可依
就不願搬離住戶提出的疑問,記者聯系了滕州市拆遷辦公室。負責此區域拆遷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宿捨區域總共68戶,分為兩種住宅類型,一種為庭院式住宅(帶院落),有30戶;另一種為單元式住宅2排樓,共38戶,而6戶不願搬離住戶的住宅類型為單元式住宅。『按照滕州拆遷政策,兩種類型住宅的補償標准不一樣。單元式樓房的面積的確定是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來丈量,面積為主房面積加上樓梯公攤面積,最終核定為72.82平米。而庭院式的住宅享受土地容積率政策,按照佔地面積來核定。』該工作人員介紹。
工作人員還介紹,原來的宿捨建房沒有自來水和天然氣,更不用說其他的配套設施。滕州制定的拆遷補償標准很高,按照目前的拆遷補償政策還有一些獎勵政策,最終住戶要120平米的房子應該不用拿錢,如果他們不要房子,核算成錢大約每家三十萬元。『不願搬離的這幾家的心情我也理解,和其他庭院式的住宅相比,感覺自己吃虧了,但是拆遷政策擺在這裡,只能再做思想工作。』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