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蘇澤羣還強調,在“十一五”期間廣州土地利用取得了不少成績,“打贏了三場仗”。
一是耕地保衛仗。鐵腕治理違法用地,實現了用衛星巡查與屬地管理共同責任相結合,查處了5810宗違法用地案,2008年至今年初起訴了200多人,切實保住168萬畝基本農田一寸不減,而且加大投入令其質量提高,同時異地開發耕地106平方公里。
二是綠地拓展仗。堅決保護239萬畝生態公益林一寸不減,通過青山綠地工程和實施花園城市行動綱領,增加綠地58萬畝,其中市區近兩年增加綠化面積1300萬平方米,全市國土綠化覆蓋率從2007年39%提高到2010年的44.5%,建成區從33.8%提高到40.15%,人均公園綠地從12.6平方米提高到15.01平方米。
三是集約用地攻堅戰。通過土地資源供應向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傾斜,設定並提高用地的效益准入門檻的評估制度,推進企業退二進三和“三舊”改造,土地產出率由2006年的388萬元/公頃提高到2010年的611萬元/公頃,提高57.4%;土地消耗率從2006年的7.24公頃/億元減少到2010年的3.54公頃/億元,減少51.10%。
人地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之一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李俊夫表示,廣州土地利用“十二五”規劃是廣州首個土地利用的五年規劃。內容主要包括體現土地利用規劃對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重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重大戰略性發展平臺和重大民生用地的優先安排。結合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優化全市建設用地的結構和佈局。李俊夫說:“這個規劃直接關係廣州未來五年土地資源利用的規模、方向、結構、功能和佈局,直接關係廣州未來五年科學發展戰略能否有效落實。”
對於“十二五”期間土地管理的措施,李俊夫表示要堅持“一個龍頭出水”的土地供應制度,實行市和區同時儲備土地的“多個池子蓄水”的土地儲備體制,爭取用2年時間建立全市“地-樓-房”一體,覆蓋“批、供、用、補、查”全過程的土地房屋信息化管理模式。
蘇澤羣在會上也坦言,廣州土地總盤子不會增加,地用一塊少一塊,但人口卻繼續增長,人地矛盾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是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有出席會議的專家建議進行人、地指標互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嚴金明認爲,廣州流動人口大,解決了不少地方的就業問題,外省打工者同樣佔據了廣州的土地資源,可以考慮省與省之間協調,把外省市的用地指標置換一部分給廣東省和廣州市。
蘇澤羣還表示,廣州經濟總量佔廣東經濟總量的比重較大,產業發展幾乎不敢有絲毫鬆懈,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建設用地指標嚴重不足;由於“種樓房”與“種莊稼”的比較利益懸殊,用地指標與產業發展的矛盾突出,違法用地行爲有空就鑽,屢禁不止,需要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去保護土地,這些都是廣州土地管理面臨的挑戰,需要社會各界以及專家學者多給意見建議。(記者賴偉行通訊員穗房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