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目前規劃的5個分區組團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組團之間相互依存、互有關聯,需要在省級層面進行統籌整合。在新區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之後,原來的“省市共管,以市爲主”的體制已不適應,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一體化機構強力推進。我省決定,在行政區劃不變的前提下,將過去協調性質的推進西鹹新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改爲西鹹新區管委會,由分管省領導兼任主任。通過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減少重複建設,有效合理地配置土地、資金、人才等資源,將對新區各組團進行統一規劃、同步建設、錯位發展、整體推進。
將大遺址保護和城市結構融爲一體位於西安、咸陽兩大古都之間的西鹹新區,囊括了大量秦漢歷史遺蹟:漢長城、渭北帝陵、阿房宮遺址、秦漢古鎮等等。這些遺蹟很多聞名世界,是國家級歷史保護遺址。但多年來,對於這些古蹟的開發,並不盡如人意,許多地方處於“零開發”狀態。
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安市唐皇城復興規劃實施多年,西安市主城區衆多節點及重要軸線較好地體現了唐文化特點,唐文化的傳承已初具成果。相較而言,佔有同樣地位的周、秦、漢文化在西鹹兩市的建設中未得到良好的彰顯,與周秦漢文化在西鹹地區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極不相稱。
除漢陽陵博物館開發較爲出色外,規劃區內衆多古遺址、陵墓管理模式滯後、開發水平較低,文化底蘊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產業化程度低,經濟效益差,難以體現該地區的文化氛圍。
按照《西鹹新區總體規劃》要求,西鹹新區建設將以周秦漢歷史足跡和渭北帝陵歷史遺存帶爲依託,以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環境整合爲原則,發掘歷史文化潛在的價值,彰顯城市文化特色。這不僅開拓了我省充分開發利用好歷史遺蹟的工作思路,更是爲保護好陝西境內大量歷史文化遺存開闢了一條新路子。
比如,秦漢新城,規劃總面積291平方公里,遺址保護城市建設禁建區面積就達104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積的整體保護區,在當今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西鹹新區最大的特質在於其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根據規劃,西鹹新區將把歷史與現代完美結合,建設國家級秦漢文化展示區和國際化大都市生態文化遺址公園,成爲彰顯陝西城市文化特色的標杆。
“我非常滿意!”5月17日,在聽取了《西鹹新區總體規劃》彙報後,75歲的建築大師、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強調,“人”字形大遺址保護區,將渭河以北的漢陵遺址保護區和渭河以南的周秦漢都城遺址保護區都串起來了,形成了“人”字形的空間結構,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規劃》將大遺址保護和城市結構融爲了一體。
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這個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城市建設區和綠色空間高度融合,被賦予了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城鄉統籌、文化傳承以及實現人類追求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理想的新區將成爲中國未來城市建設的典範。(記者 李豔 林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