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內蒙古一房企連年被通報批評,卻在當地建設部門網站獲得好評
這家房企如何『優』起來(熱點解讀·調查) 核心提示日前,有群眾舉報,稱其購置小區的開發企業存在諸多問題,去年曾被房管部門通報批評,至今未改;今年在內蒙古建設部門網站的信用系統中,信用等級卻為『優』。
為何屢被通報批評的房企,信用卻為『優』;這個信用等級是如何評定的,請看記者調查。
『投訴熱點企業』信用為『優』該房企開發的小區,入住兩年仍不能通過規劃驗收及辦理房產證
2009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廳公布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手冊填報存在問題企業;2009年呼和浩特市房產管理局通報的存在瞞報、漏報、不按時上報項目手冊的房地產企業;2008年呼和浩特市建設委員會通報的呼和浩特市建築市場責任主體誠信不良行為企業;2010年12319城建熱線指揮中心投訴熱點企業……這家連續幾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通報批評的企業,是內蒙古滿都拉電力房地產開發公司。
據記者了解,該公司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呼和浩特市電力家園』,於2006年開始辦理入住,至今未給業主辦理房產證。
業主任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共有1600戶業主,房產證至今沒有辦下來,開發商及其銷售經紀思源公司人員以『房產局出了問題』、『稅務局沒有機打發票』等借口一直推諉。而根據有關規定,房地產開發商應在房屋交付後90天內為購房者辦理房產證。
然而,就是這家企業,在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管的內蒙古自治區住宅與房地產網上,其信用等級竟然為『優』。在該網站所設頻道『信用檔案』的企業介紹中,這家企業被如此注明:業主入住後對工程的質量非常滿意,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記者發現,在該網站,許多存在類似問題的房地產企業,近年來的信用等級卻為『優』,其中包括多家曾被內蒙古各級建設和房產管理部門通報批評的企業。
小區業主不斷上訴、上訪假公章、從規劃局偷文件,開發商使盡各種手段予以搪塞
因為與滿都拉電力房地產開發公司的糾紛,業主吳先生這幾年一直忙於上訪、上訴。
2006年1月,吳先生在呼和浩特市電力家園小區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合同上的交房日期為2006年12月31日。然而,直到2008年9月,開發商內蒙古滿都拉電力房地產開發公司仍未能按購房合同規定為吳先生辦理房產證。在與開發商多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2008年9月,吳先生將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違約金35959.11元。
2008年10月10日,滿都拉電力房地產公司向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法院提供了一份蓋有呼和浩特市規劃局公章的『情況說明』。
該『情況說明』稱:『電力家園』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正本尚未正常頒發,主要原因是賽罕區二醫院出入口與相鄰業主發生爭議,市政府出面調解,要求相鄰幾家包括滿都拉電力房地產開發公司與賽罕區二醫院達成協議,並在總平面圖上蓋章後纔可頒發。
吳先生針對『情況說明』的真實性向法院提出異議,並到呼和浩特市蒙漢文牌匾管理中心對所加蓋的公章進行翻譯。翻譯的結果讓人瞠目結舌——該中心的書面鑒定材料顯示,公章的漢字是『呼和浩特市規劃局』,而與此對應的蒙文經翻譯後卻是『的計算機技術的大的』,這顯然是一枚問題公章。
法院開庭後,滿都拉公司又拿出一份『情況說明』,內容與前一份一模一樣,只是手寫體變成了打印體,假的規劃局公章也變成了呼和浩特市規劃局法規科的正式方章。
滿都拉公司法律顧問王志英稱:『問題公章出現後,我們向規劃局提出了意見征詢函,經過層層審批,對「情況說明」內容予以認可,房產糾紛屬於法規科管理范疇,所以加蓋法規科的公章。』
吳先生針對公章等事宜上訪到呼和浩特市紀委,記者從紀委了解到,蓋有法規科印章的『情況說明』文件是滿都拉公司人員從呼和浩特市規劃局偷走的。規劃局法規科也在法院判決前聲明,此『情況說明』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房地產信息系統『化腐朽為神奇』信用評級主要靠網友打分,該系統卻鮮為人知
為什麼一家屢被通報批評、如此不誠信的房地產企業,竟被內蒙古自治區住宅與房地產網信用系統評為信用等級為『優』。這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房地產信息系統,是如何給企業評級打分的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建設廳房產處處長許懷雲。
許懷雲解釋說,評選資格認定以及結果是沒有任何問題和人為因素的。信用等級是通過電腦評選的,主要是靠電腦打分而最終認定的。
許懷雲認為,有的企業被通報批評,並不表明企業信用差,因為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說,許多房地產企業存在項目手冊填報不規范等問題,但他們對這樣的企業罰款卻沒有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沒有相關規定,所以只能以通報批評和舉辦培訓班等方式規范企業行為。而企業的信用,『主要是網友通過房地產信息系統打分形成的。』
對於房地產信息系統如何給企業打分的問題,許懷雲說,『如果企業手續齊全,而且上網評分又沒有差評,企業的信用等級就不會被扣分,其信用等級就為「優」。比如滿都拉電力房地產開發公司,因為受到的投訴少,或者沒有受到投訴,其信用等級的評分就相應較高』。
記者查詢該網站的信用檔案投訴一欄,發現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的投訴記錄都是『無』。
對此,許懷雲說,網友對這個系統了解很少,雖然他們經過多次努力,通過很多途徑宣傳內蒙古房地產信息系統,但是效果並不太好,登陸這個網站的網友還是很少。所以,也不能完全真實體現企業的信用等級。
呼和浩特市民楊女士對記者表示,根本不知道還有一個這樣的系統來給房地產企業打分,而且打分還關系到一個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
目前,消費者針對房地產企業的投訴熱線是12319,為什麼屢遭投訴的企業在信息系統中沒有記錄呢?許懷雲解釋說,現在兩個系統沒有聯網。
『通過房地產信息系統公布信用等級,是想讓老百姓能夠查詢企業的信用等級,清清楚楚買房,了解開發商,了解所關注樓盤的相關房產信息。』許懷雲說。
可是,如此混亂的信用等級,又怎能讓老百姓『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