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紅橋區專場。『十四五』時期是紅橋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區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紅橋區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和『三新』『三量』等重點工作,全面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推動站產城融合發展,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綠色生態、民生福祉等多重預期目標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區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十四五』前四年,全區經濟運行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27%,其中,2023、2024連續兩年增速全市第一。
融入京津冀發展取得新進展
2023年7月,市政府批復《天津西站綜合開放樞紐——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總體方案》,『一核兩帶三組團』發展布局納入《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和天津市『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大格局。目前,京津冀同城商務區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方案、重點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按計劃已經全面完成。
天津西站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西站周邊交通體系提昇改造項目穩步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樓投入使用。
載體建設和產業導入加快一體推進,西站南『站產城』融合示范區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引進疏解功能資源在區新設機構超200家。
新質生產力發展積聚新動能
引導和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投入、提昇創新能力,51項科技成果榮獲天津市自然科學獎和科學進步獎。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60億元。
加快光榮道科技產業園、京津冀工業軟件產業園等科創平臺建設,探索推進與河北工業大學深化產學研合作,與天津商業大學合力打造天商數字商務科創園。
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在建及運行的國 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達到10家,中試平臺4家。成立水泥行業綠色生態與低碳零碳、海洋資源利用綠色技術與智能裝備兩個創新聯合體。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紅橋區堅持在改革中破解難題,持續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打通瓶頸制約、拓展更廣空間。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全面完成,出清低效無效企業31家,3家政府性融資平臺公司全部退出政府融資平臺名單。
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推進『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示范區、國家特殊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區管校聘』『九年一貫制』試點穩步實施。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完成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全國醫改評價結果在天津市中心城區排名第一。
政務服務改革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辦理1.2萬餘件,與京冀多地『跨省通辦』事項超1500項。
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民營經濟增加值佔比達到49.7%,中心城區排名第一。
城市高效能治理展現新面貌
市容市貌持續改善,提昇改造羅浮路、跤場等口袋公園,新增公園面積3萬平方米,子牙河(紅橋區段)入選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城市更新『換擋加速』,耀華中學紅橋學校周邊片區等5個城市更新項目加快實施,19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受益居民9400餘戶,西關北街等12條道路實現通車。
全面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完成全區重點積水片區和居民小區戶內燃氣設施提昇改造,更新改造供熱老舊管網69公裡。
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成立全市首家行政爭議多元解紛中心。紅橋區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記者 穆德旺 安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