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自6月份呼和浩特明文放開樓市限購以來,由46個城市組成的“限購大軍”已迅速瓦解。據統計,僅8月前25天便有哈爾濱、昆明、鄭州、太原等近20個城市鬆綁限購,其中明文取消或部分取消者達14個。目前,僅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內的一線城市以及南京、三亞、珠海、蘭州、長春等城市尚未鬆綁限購。
對於限購鬆綁政策的作用,一線城市該不該鬆綁等問題,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朱中一1日應中新網房產頻道邀請做客視頻訪談時表示,此輪地方政府對限購政策的調整,符合中央政府分類調控的思想。但是他指出,取消限購沒有更多解決老百姓的購房能力問題,因此建議從房貸等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此外,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有其特殊性,目前還不應該放開限購。
評價:2010年以來的調控遏制了投機性需求
從2010年初的“國十一條”到2013年的“國五條”,中國樓市在房價大幅上漲的同時也迎來了一系列的“史上最嚴”調控政策。
朱中一肯定了本輪調控的作用,他表示,限購、限價等行政性措施在短期內對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有作用,居民的購房需求逐漸趨於理性,自住性需求成爲市場主體;另外,保障性安居工程力度的加大,有力地緩解了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推動了住房供應結構向“政府保基本、市場滿足多層次需求”的轉變,“雙軌制”的住房體系已初步建立。
此番樓市調整,與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不少城市明顯供大於求、利率市場化後貸款難度加大、政策引導下購房者預期生變等有關,但主要是市場本身的調整結果。
觀點:地方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加速樓市下行
今年以來,樓市出現了“掉頭向下”的趨勢。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降,商品房和住宅的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與銷售額也出現了負增長。與此同時,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來看,北上廣深也首次加入了新房二手房價格全部環比下跌的隊伍。
朱中一認爲,房地產市場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其調整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今年以來,國民經濟三期疊加,也就是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相對應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也進入了增速的趨緩期、結構的調整期和政策的完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