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有關『救市』的說法正在房地產業界悄然蔓延。據報道,中央決策層近期正組織對房地產行業進行一次全面調研,調研的結果或將作為『是否救市』的最終依據。在本輪房價下跌最為明顯的深圳,由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撰寫的相關報告也提出這樣的救市建議:面對今年以來的樓市衰退,應減免交易環節稅收、適度放松貨幣政策。
乍看起來,房地產市場的救市呼吁似乎和股市的情形有些類似,但仔細分析後我們可以發現,有關房地產市場的救市呼吁言之無力,如果隨意采取救市舉措,不僅無益於落實既定調控目標,也無益於行業自身的長期健康發展。
甄別救市是否合理,首先要明確: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是否真的陷入了危機之中。而答案很明顯,是否定。中國房地產市場根本沒有進入到真正的調整危機中,相關利益群體肆意放大行業危機的跡象非常明顯。事實上,始於去年年中的房地產市場波動,並沒有實質性改變市場狀況,房價的漲跌可以清楚地證明這一點。除去個別城市房價走勢出現環比下跌外,國內多數城市房價並沒有明顯調整。恰恰相反,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多數大中城市房價與去年的同比價格依舊繼續上漲,月度環比也是在上漲,最多不過是漲幅回落而已。讓房產商叫苦不迭的,其實也就是市場成交量萎縮,自身資金鏈緊張而已。
今年以來真正出現房價明顯調整的城市只有深圳等極個別城市。而很多知名的開發商卻紛紛選擇這一個個案作為論據,推論出諸如『深圳市場下跌將影響全國』、『房價下跌危及銀行系統穩定』等等說法,力圖借此獲得調控政策的松動。這樣的言論觀點其實同樣站不住腳。
深圳房價之所以下跌,有其城市獨特的原因:其一,深圳毗鄰香港,大量香港居民買房或借住深圳,直接推高了之前的市場泡沫。其二,深圳社會結構獨特,存在結構斷層現象。深圳中高收入的白領階層之下是大量『不以深圳為家』的外來務工者。因此,一旦房價跌破前者的購買支橕,就會繼續大幅下跌,而不會像其他城市一樣存在階梯型買盤的承接。由此可見,深圳市場的下跌絕非其他城市能簡單復制,開發商關於深圳市場下跌將影響全國的論證當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的波動與走勢是衡量市場狀況的信號。以此來判別,既然絕大多數城市的絕對房價並沒有下跌,也沒有初夏將要大跌的跡象,這就證明所謂的市場『危機』並不存在。既然房地產市場無危機可言,『救市』自然是無從談起,那麼調控部門對與相關利益群體的『救市』呼吁自然不應予以理會。但同時,開發商們集體呼吁救市的舉動卻應該引起調控部門的高度重視,因為這一舉動暴露了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明顯問題,並將影響房地產行業的長期調控政策基調。
開發商集體呼吁『救市』,暴露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不成熟。其一,房地產開發商根本不懂得尊重最基本的市場規律。事實上,本輪房地產市場牛市行情始於1998年的房改,歷經十年價格上漲後,市場上多數開發商都沒有經歷過一次完整的市場波動周期。漲多了就要跌,這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規律,但習慣了『漲價和暴利』的開發商卻根本無法接受市場的調整,動輒就呼吁政府乾預救市。這本身就是行業發展不成熟、缺少市場歷練的體現。其二,房地產市場話語權和市場地位存在明顯的失衡問題。十年房價暴漲,普通公眾所承受的巨大經濟付出,遠超今日開發商的痛苦。但普通公眾卻因為市場地位弱小,其呼聲很難獲得各界積極響應;與此相對照,開發商的救市呼吁卻不僅能夠及時引起高層關注,更能獲得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隱形支持。房地產市場供求雙方的地位失衡狀況,由此清晰可見。調控部門輕易接受開發商的救市呼吁,只會讓這一市場失衡狀況進一步加劇,不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綜上,近期房地產價格的變化波動是市場自發調節功能和調控政策績效的顯現,這一變化波動是有助於房地產行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開發商放大危機的目的不過是繼續謀求市場暴利。因此,調控部門理應從絕大多數購房者的弱勢地位出發,理性看待房地產市場長期發展,而不應該被開發商左右,輕易改變或放松既定房產調控政策的方向與力度。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